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友情链接
22 航空制造网
2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0年 第63卷 23/24期
刊出日期:2020-12-15

封面文章
专稿
论坛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本期电子刊
走进科研
 
       本期封面
0 本期封面
2020 Vol. 63 (23/24): 0-0 [摘要] ( 64 ) HTMLNew PDF (8534 KB)  ( 208 )
       本期电子刊
1 本期电子刊
2020 Vol. 63 (23/24): 1-107 [摘要] ( 101 ) HTMLNew PDF (188060 KB)  ( 321 )
       本期目录
6 本期目录
2020 Vol. 63 (23/24): 6-8 [摘要] ( 48 ) HTMLNew PDF (822 KB)  ( 54 )
       专稿
14 钛合金榫结构微动疲劳防护技术研究综述
杨启,付雪松,周文龙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14
综述了航空发动机叶片 – 轮盘榫型连接部位的微动疲劳损伤形式及试验方法,总结了提高钛合金抗微动疲劳性能的表面改性技术,介绍了不同强化手段的处理方式、作用机理以及在提升发动机榫结构微动疲劳性能方面的应用,同时指出了目前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以期为钛合金叶片榫头抗微动疲劳设计提供借鉴。
2020 Vol. 63 (23/24): 14-22 [摘要] ( 136 ) HTMLNew PDF (3719 KB)  ( 341 )
       封面文章
24 基于DELMIA的飞机大部件调姿对接仿真方法
石循磊,邓健健,盖宇航,张继文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24
基于DELMIA 平台,提出一种飞机大部件调姿、对接等装配过程的系统仿真方法。在分析了装配整体流程和需求后,针对并联机构、运动过程、干涉分析等仿真难点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多POGO 柱并联调姿系统的设计方法,可以仿真多POGO 柱以及工件的联动;利用DELMIA 中的Tag 点及示教功能,实现了运输、入位、调姿、对接等过程的仿真;在系统中加入测量系统和产品的干涉检查模块,能够对装配全程可能发生的碰撞和激光跟踪仪光线遮挡情况进行检测。最后,通过对某型号飞机总装过程进行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2020 Vol. 63 (23/24): 24-28 [摘要] ( 265 ) HTMLNew PDF (3138 KB)  ( 215 )
       论坛
32 迈向智能数控系统的需求与展望
樊留群,刘琛,丁凯,黄云鹰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32
对数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从组成结构、驱动特点、工艺方法及功能等方面总结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体征。随着 PC 及开放体系结构的影响,数控系统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到智能化成为智能制造发展的共识,数控系统从诞生开始就走着数字化的道路,现场总线、实时以太网及工业互联网技术不仅使数控系统自身,而且与外界实现网络化互联。在分析数控机床智能化需求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智能化数控系统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案例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发展智能数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2020 Vol. 63 (23/24): 32-39 [摘要] ( 76 ) HTMLNew PDF (2662 KB)  ( 601 )
40 基于PC的三维激光加工数控系统构架与关键问题研究
迟关心,吴湘,崔丽娟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40
提出了以微步距硬件插补为核心的三维激光切割数控系统构架,分析了软件任务并构建了控制功能的实时调度模型,实现了 Windows 平台的实时性及多任务协调控制。开发了基于 DDA 精插补的微步距硬件插补模块,满足运动控制的速度与精度要求;构建了内核驱动模块实现中断响应与伺服控制;结合空间圆弧转接理论与前推 – 回溯算法开发了轨迹速度预测与平滑模块;提出了硬件分频调节法实现进给倍率的改变。该三维激光切割数控系统能够实现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并且软硬件结合的开放式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以及功能的可扩展性。
2020 Vol. 63 (23/24): 40-45 [摘要] ( 63 ) HTMLNew PDF (1766 KB)  ( 110 )
46 面向数控加工的数字孪生系统
肖文磊,曹宪,赵罡,夏明桢,邢宏文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46
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智能化是数控加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数字孪生的出现为传统数控加工的智能化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增强数控加工的智能性,这一点还缺乏深入研究。从感知、理解、推理和服务 4 个层面详细论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数控加工智能化上的增强作用,并与传统加工过程进行对比,结合自主研发的 GrapeSim 数字孪生系统,说明数控加工智能化的技术实现路径。该系统已在中国商飞生产线上得到验证,进行了大量针对实际加工零件的测试工作,显示出了对加工智能化的提升效果和数字孪生系统的实用性。
2020 Vol. 63 (23/24): 46-55 [摘要] ( 247 ) HTMLNew PDF (3598 KB)  ( 730 )
56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数控系统
卓越,刘建康,富宏亚,韩振宇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56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开放式智能数控系统体系结构,构建了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控系统设计技术框架。采用领域驱动设计思想,将数控系统拆分为一系列松散耦合、独立部署的微服务,从而提高可重构、可扩展性,将颤振抑制等智能功能封装在微服务中,实现热插拔式的集成,并进行叶轮切削试验。结果表明,微服务架构的智能数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扩展和可重构性,并且加载颤振抑制微服务后可有效提高表面质量。
2020 Vol. 63 (23/24): 56-60 [摘要] ( 125 ) HTMLNew PDF (2864 KB)  ( 264 )
       走进科研
62 突出特种环境、特种材料及特种结构,引领先进材料焊接与连接新方法 ——走进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焊接是我国“强基”工程中的基础工艺之一,标志着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支撑国家建设及国防安全、不可替代。随着新材料和新结构、极端环境连接及服役、大型复杂结构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焊接技术面临新的挑战。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山东省级重点学科,学科下属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级特色专业。实验室与哈工大校本部和深圳校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航空航天、核电、国防等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0 Vol. 63 (23/24): 62-63 [摘要] ( 80 ) HTMLNew PDF (830 KB)  ( 36 )
       研究论文
64 某型飞机螺栓连接结构钉载分配特性研究
柳鸿飞,高玉魁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64
针对某型飞机螺栓连接结构的钉传载荷计算,提出了简化的弹簧 – 质点模型,并利用低预紧力螺栓连接结构验证了简化方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简化模型在高预紧力螺栓结构中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通过对理论摩擦力进行折减,同时基于钉载分配相似性进行钉载修正,改进后的计算方法能够较好预测不同外载及不同预紧力下的钉载分配情况,为高预紧力多螺栓连接结构的工程简化计算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 Vol. 63 (23/24): 64-71/101 [摘要] ( 79 ) HTMLNew PDF (3001 KB)  ( 159 )
72 面向飞机制造的测量管理M–BOM构建
梁青霄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72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外专家认为,智能制造具有“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特征,其中“状态感知”是实现智能的重要途径,状态感知的实现方式就是“测量”,可以说,“测量”就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基于智能制造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展望了飞机制造技术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测量在飞机制造过程的重要地位,以及当前测量任务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飞机制造 BOM 的思想,提出在飞机制造中建立测量 BOM 的概念,并对测量 BOM 的构建思路进行了分析,对测量 BOM 构建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2020 Vol. 63 (23/24): 72-79 [摘要] ( 112 ) HTMLNew PDF (1592 KB)  ( 265 )
80 基于逆向工程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再制造修复方法研究
陈振林,陈志同,朱正清,张云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80
航空发动机叶片长期服役在高温、高压和高速的环境下,极易出现损伤,而损伤叶片的修复技术一直是国内航空领域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双联高导涡轮叶片为例,研究了一种基于逆向工程的航空发动机叶片再制造修复方法。该方法不依赖原始设计模型,而是基于同期服役非损伤叶片,这样重构的目标修复曲面更接近损伤叶片的变形状态。首先,用 3D 蓝光扫描仪扫描已损伤叶片及同期服役非损伤叶片以获取其点云模型;其次,对两叶片点云模型进行最佳拟合配准并分析识别出修复加工区域和边界;然后,基于非损伤区域配准后的误差情况,用多项式方程拟合曲线预测损伤区域的误差数据,再以非损伤叶片截面曲线为基础,叠加预测误差值求取修复区域的目标截面线;最后,通过蒙皮方法构建出目标修复曲面,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完成修复加工。以非损伤叶片的逆向模型为参考,对损伤叶片修复结果进行精度检测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叶片修复轮廓精度基本上在 0.03mm 以内,满足修复公差要求,且修复区域与非修复区域能实现光滑搭接过渡,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双联高导涡轮叶片有很好的修复效果。
2020 Vol. 63 (23/24): 80-93 [摘要] ( 112 ) HTMLNew PDF (2310 KB)  ( 219 )
87 大径厚比深拱形光学元件高抛变形抑制方法
张昊,沈羿,王朋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87
球面光学零件高速抛光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面形精度稳定等优势,已经成为光学零件规模化生产必不可少的手段,但部分光学元件具有径厚比大、矢高深等特点,极易发生弯曲或扭转变形,在高转速、高压力条件下进行抛光,受到夹具作用和抛光盘运动等影响,面形精度难以稳定控制,严重制约了抛光效率的提升。针对上述问题,建立大径厚比深拱形光学元件高速抛光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提取影响面形精度的模态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拓扑优化算法,优化夹具设计,使得加工变形对面形精度的影响大幅度降低。
2020 Vol. 63 (23/24): 87-93 [摘要] ( 65 ) HTMLNew PDF (3484 KB)  ( 131 )
94 长桁类复材零件固化变形数值模拟与验证
邹尧,蔡豫晋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0.23/24.094
利用细观力学模型和树脂收缩理论建立了复合材料固化变形数值模拟模型,基于此模型对 U 型、V 型基准试件和变曲率的某型机鸭翼长桁零件进行固化模拟,在固化过程中,U 型、V 型基准试件的最大变形的模拟值分别为 11.413mm 和 1.908mm,试验测得的最大变形值分别为 9.148mm 和 1.802mm。跟踪监测鸭翼长桁零件,以零件 4 个定位孔为基准,数值模拟与实际生产的固化变形值准确度达到 95.6%,充分验证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准确性。根据变形结果建立长桁零件工装补偿型面,以该型面成型的复材零件与设计型面变形误差预计控制在 4% 以内,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
2020 Vol. 63 (23/24): 94-101 [摘要] ( 75 ) HTMLNew PDF (3857 KB)  ( 183 )
  编辑部公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国科协《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3)来源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22 “编读往来”栏目邀您建言献策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一号院
邮编:100024
电话:010-85703109/3877-291
在线投稿:http://www.amte.net.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33X
国内统一刊号:CN11-4387/V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