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器人在航天装备自动化装配中的应用研究 |
黎田,胡晓雪,姚为,陈绍勇 |
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
|
|
摘要 通过阐述航天装备传统人工装配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工业机器人装配方式的重要价值。简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在国内外航空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航天装备在机械机构、系统组成、产品种类细分程度等方面的特点;针对航天装备装配过程中效率较低的工序,提出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研究思路与方向,并列举了需要突破的4项关键技术。最后,对机器人在航天装备自动化装配应用中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
|
关键词 :
航天装备装配,
工业机器人,
串联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自主移动机器人,
机器视觉
|
|
[1] 郭恩明. 国外飞机柔性装配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 2005(9): 28-30.
[2] 吴启迪, 严隽薇, 张浩, 等. 柔性制造自动化的原理与实践.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3] 熊光楞, 李伯虎, 柴旭东. 虚拟样机技术. 系统仿真学报, 2001(1):114-117.
[4] 毕利文, 唐晓东, 杨红宇. 飞机数字化装配工艺仿真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 2008(20):48-50.
[5] 邹方, 薛汉杰, 周万勇, 等. 飞机数字化柔性装配关键技术及其发展. 航空制造技术, 2006(20):35-38.
[6] 史耀亮. 飞机的数字化装配工艺设计与仿真. 航空制造技术, 2007(12):95-98.
[7] 李景新, 郑国磊. DELMIA系统在飞机装配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航空制造技术, 2008(11):90-93. |
[1] |
李根,李鹏程,吴超,沈烨.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负载重力补偿优化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52-59. |
[2] |
陶永,高赫,王田苗,江山,任帆,温宇方. 移动工业机器人在飞机装配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32-41/67. |
[3] |
程思渺,田威,李波,廖文和. 一种优化相关性模型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1): 77-83. |
[4] |
王韬,罗怡,王晓东,李亚玮. 薄片组件精密装配中的误差分析及补偿[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7): 55-61. |
[5] |
雷沛,曾德标,江开林,胥军,张勇兵,孟华林,谭红,潘登 . 面向飞机大型成型模具的机器人精整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5): 74-79. |
[6] |
俞隽,李泷杲,李根,主逵. 一种基于多线结构光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定位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22): 84-91. |
[7] |
薛宏,罗群,刘博锋,刘义明,郑炜,肖潇. 大飞机活动翼面机器人自动制孔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62(19): 86-91. |
[8] |
李宇飞,田威,李波,崔海华. 一种面向自动钻铆的机器人自动送钉系统[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62(10): 44-50. |
[9] |
姜春英,闫子龙,牛祥鑫,叶长龙,于苏洋. 基于局部主动轮廓模型的飞机壁板铆接孔定位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62(10): 58-63. |
[10] |
任永杰,尹仕斌,邾继贵. 面向现代柔性制造的工业机器人高精度控制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5): 16-21. |
[11] |
焦嘉琛1,田威1,石章虎2,邱燕平3,孟华林2,廖文和1,张霖1. 一种基于冗余自由度的机器人姿态优化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4): 16-21. |
[12] |
房立金1,孙龙飞2,许继谦1. 提高机器人结构刚度及关节精度的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4): 34-40. |
[13] |
姜春英,牛祥鑫,张诚然,叶长龙,于苏洋. 机器人航空铆接的视觉定位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4): 55-59. |
[14] |
刘双龙1,田威1,何晓煦2,谭红2,廖文和1,张霖1. 基于机械关节反馈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4): 60-64. |
[15] |
祁萌,李晓红,高彬彬. 国外航空领域机器人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12): 97-1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