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出版伦理声明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1年 第54卷 19期
刊出日期:2011-10-01

封面文章
专稿
人物
论坛
新视点
学术论文
 
       专稿
26 钣金零件毛坯展开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吴建军,郭军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08
通过对钣金零件毛坯展开方法的论述,可以看出以几何映射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种方法在确定钣金零件毛坯的初始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快速性优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技术的发展,软件使用进一步简单化,有限元增量法和有限元逆算法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将成为数字化钣金精密成形的主要工艺手段;另外,随着人们对高分子复合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探索研究,以及对物理逆向法实用化工艺问题的研究,物理逆向法在未来可能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011 Vol. 54 (19): 26-31 [摘要] ( 52 ) HTMLNew PDF (1601 KB)  ( 321 )
       封面文章
34 无人机——信息化作战时代的“尖兵之翼”
朱家强,谭健美,李清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09
无人机正在从过去执行一般侦察等简单任务向执行警戒、打击乃至空战等更高级军事任务发展,逐步成长为不可或缺的主要作战装备,并将对未来战争形态、组织、模式等带来深远的革命性影响。在民用领域,无人机也在测绘、勘探、边防、反恐、应急救援等各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1 Vol. 54 (19): 34-37 [摘要] ( 114 ) HTMLNew PDF (2117 KB)  ( 449 )
       论坛
40 复合加工技术在航空复杂零件加工中的应用
赵明,王兴林,金耀兴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0
复合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广泛应用,解决了复杂结构零件、难加工材料加工难题,如:采用振动钻孔、振动攻丝解决了细长孔加工难题,采用振动光饰解决叶片表面抛光难题;采用镗铣、车铣复合多功能加工中心实现了多工序集中复合加工,减少了工序周转和辅助加工时间,减少了人为干预,提高了自动化加工水平,为加工过程全程序化控制奠定了基础,保证了零件加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11 Vol. 54 (19): 40-43 [摘要] ( 46 ) HTMLNew PDF (1226 KB)  ( 426 )
44 小曲率整体叶盘复合高效强力铣加工基础试验研究
史耀耀,赵鹏兵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1
将盘铣、插铣和侧铣等工艺高度集成对于小曲率整体叶盘通道的大余量开槽加工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也为实现该工艺方法的数控装备的刚度分析与切削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
2011 Vol. 54 (19): 44-47 [摘要] ( 49 ) HTMLNew PDF (2164 KB)  ( 312 )
48 复合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零件制造中的应用
胡晓群,李家永,韩德印,刘丹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2
复合加工技术为保证航空发动机复杂结构零件的加工质量、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简化工艺流程、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复合加工,应综合考虑零件的精度、结构复杂性和加工成本的性价比,毕竟具有复合加工功能的机床目前仍属于高端设备,资源较少。
2011 Vol. 54 (19): 48-50 [摘要] ( 47 ) HTMLNew PDF (1331 KB)  ( 272 )
51 超长薄壁结构件的复合加工技术
田辉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3
超长薄壁结构件加工是飞机大型结构件研制中面临的普遍难题,特别是由于弱刚性引起的结构尺寸协调性、加工后的变形、表面质量等问题,严重影响零件研制,关系到整个飞机项目是否能够顺利推进,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复合加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工序的流转以及装夹切换对加工精度及效率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当根据飞机结构设计的变化,不断探索最有效的加工手段。
2011 Vol. 54 (19): 51-52 [摘要] ( 43 ) HTMLNew PDF (1384 KB)  ( 201 )
       新视点
60 基于RFID的航空生产和维修管理系统研究
张伦彦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5
对原型系统的部分功能进行了试验,验证了其可用性。RFID 技术作为数字化工厂的一项重要支撑技术,改变了航空车间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极大提高了车间的自动化水平,将促进生产和维修管理系统的重大升级改造,以适应新一代制造模式的需要。
2011 Vol. 54 (19): 60-64 [摘要] ( 46 ) HTMLNew PDF (1395 KB)  ( 426 )
       学术论文
66 复合材料圆柱空间点阵结构稳定性分析
廖英强,刘勇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01
为获得高承载效率的复合材料空间点阵结构,利用有限元法对复合材料圆柱空间点阵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合 ANSYS 的二次开发语言 APDL编写了圆柱空间点阵结构参数化设计程序,并运用该程序研究了空间点阵结构载荷质量比随内蒙皮厚度、外蒙皮厚度、内蒙皮缠绕角度以及外蒙皮缠绕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当内外蒙皮的缠绕角度都为 90°时,空间点阵结构的载荷质量比最低; (2)当内外蒙皮的缠绕相同时,空间点阵结构的效率不是很高(3)当内外蒙皮的缠绕角度不同且选择适当时,空间点阵结构的载荷质量比可以更高。
2011 Vol. 54 (19): 66-69/75 [摘要] ( 50 ) HTMLNew PDF (1363 KB)  ( 307 )
70 微小孔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
徐文骥,余自远,孙晶,魏泽飞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02
采用电化学方法对不锈钢管壁上钻削的微小孔与不锈钢管内壁相贯处难到达区域的毛刺进行去除。实验研究了加工时间、电解液成分与浓度、电解液流动方式对微小孔毛刺去除质量的影响以及相应条件下阴阳极极间电压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优选的加工工艺参数条件下,可有效地去除微小孔毛刺。
2011 Vol. 54 (19): 70-75 [摘要] ( 60 ) HTMLNew PDF (2441 KB)  ( 293 )
76 基于 ANSYS 的参数化薄壁件加工变形分析与计算
李光,陈五一,张平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6
随着对航空产品性能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现代航空工业中广泛使用薄壁件零件。由于薄壁件零件刚度差,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变形。建立了参数化薄壁件加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借助有限元软件 ANSYS10.0 对薄壁件加工变形量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由于 ANSYS 本身功能有限,不能提供较为友好的图形化界面输入,所以基于 C# 环境完成了 ANSYS 的二次开发软件的研究,建立了友好的操作界面,用户可以直接在操作界面上输入参数,软件即可在后台调用ANSYS 进行计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
2011 Vol. 54 (19): 76-79 [摘要] ( 57 ) HTMLNew PDF (1464 KB)  ( 346 )
80 基于响应曲面的时效成形材料参数修正
熊威,甘忠,许旭东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7
为了提高时效成形中回弹现象的有限元仿真精度,使用均匀试验设计结合响应曲面设计的方法,建立了仿真误差对于材料参数的响应函数,求解出材料参数的修正解。以此法得到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2011 Vol. 54 (19): 80-83 [摘要] ( 51 ) HTMLNew PDF (1161 KB)  ( 134 )
84 基于XML的逆向重建模型与 CAD 系统数据交换研究
张勇,张树生,贺强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06
为了实现逆向重建三维模型导入到常规CAD 系统后生成可参数化驱动模型,对逆向重建模型采用 CSG/B-Rep 混合模式表达,提出了一种基于 XML描述的数据交换格式,可将 CAD 模型所需的参数信息包含在数据格式中,通过对 CAD 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导入 XML 文件,实现了以 CSG/B-Rep 混合模式表达的逆向重建三维模型与常规 CAD 系统的数据交换,扩充了逆向重建模型的重建意义。最后通过逆向重建模型与CATIA 系统的数据交换实例验证了该方法。
2011 Vol. 54 (19): 84-86/90 [摘要] ( 45 ) HTMLNew PDF (1373 KB)  ( 187 )
87 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永久凹坑深度预测方法
刘德博,田甜,关志东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8
基于赫兹接触定律,建立了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材料层板冲击后永久凹坑的理论计算方法。通过对 T700/5428 和T300/5428 两种材料层板低速冲击永久凹坑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证实了这种方法在较小冲击损伤情况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为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预测提供一种参考。
2011 Vol. 54 (19): 87-90 [摘要] ( 55 ) HTMLNew PDF (1317 KB)  ( 189 )
91 激光烧结 Al2O3-TiO2 陶瓷复合材料组织结构研究
黄因慧,田宗军,高雪松,刘志东,沈理达,王东生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19
利用冷等静压激光烧结复合技术制备了Al2O3-TiO2 陶瓷块体。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X 射线衍射仪对烧结块体的微观形貌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制备的 Al2O3-TiO2 陶瓷没有明显的裂纹及微孔,块体的致密度高。陶瓷块体表面由互相交错的柱状晶组成,有利于防止沿晶断裂;而涂层的横截面呈典型的等轴晶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很高的韧性和强度,大大提高了陶瓷的性能。同时,探讨了激光与陶瓷材料相互作用及致密化过程,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2011 Vol. 54 (19): 91-92/95 [摘要] ( 48 ) HTMLNew PDF (1353 KB)  ( 112 )
96 基于特征分解及模板库的涡轮叶片分模方法研究
郑军棋,汪文虎,史华杰,蒋睿嵩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1.19.020
为实现复杂涡轮叶片外形模具分模自动化,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分解及模板库的涡轮叶片分模方法。该方法运用离散和集成的思想,采用自动特征识别和人机交互特征识别的方式提取型腔体模型分解特征,将涡轮叶片的核心包络块分解为简单特征体,然后针对每个简单特征体,采用基于模板库的分模方法实现自动分模,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涡轮叶片外形模具的设计效率,为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2011 Vol. 54 (19): 96-99 [摘要] ( 48 ) HTMLNew PDF (1789 KB)  ( 138 )
  编辑部公告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EI数据库收录★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来源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2024—2028年)
22 《航空制造技术》位居航空航天学科科技核心期刊第3名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国科协《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一号院
邮编:100024
电话:010-85700465
在线投稿:http://www.amte.net.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33X
国内统一刊号:CN11-4387/V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