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友情链接
22 航空制造网
2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7年 第60卷 10期
刊出日期:2017-05-15

封面文章
专稿
论坛
新视点
研究论文
 
       目录
6 本期目录
2017 Vol. 60 (10): 6-10 [摘要] ( 86 ) HTMLNew PDF (2583 KB)  ( 220 )
       专稿
16 飞机高能束增材制造结构研究
王向明,崔 灿,苏亚东,吴 斌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16
轻质高效、长寿命、多功能、低成本、快速响应制造是现代飞机结构技术的发展方向,但受限于传统制造技术,
一些创新的结构存在“设计得出却造不出”的问题。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为新概念结构工程的实现提供了契
机。基于高能束增材制造技术,针对现代飞机结构特征需求,提出了大型整体化、梯度复合化和功能结构一体化等发
展方向,创建了新概念构型,开展了设计与评定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技术成熟度的工程化验证模式。
2017 Vol. 60 (10): 16-21 [摘要] ( 387 ) HTMLNew PDF (2185 KB)  ( 561 )
       封面文章
26 拓扑优化与增材制造结合:一种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方法*
刘书田,李取浩,陈文炯,张永存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26
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增材制造技术通过材料层层累加的方式实现结构的制备,这种独特的制造方
式实现了高度复杂结构的自由“生长”成形,极大地拓宽了设计“空间”,为新型结构及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制造工艺的飞速发展往往需要设计技术的快速跟进,拓扑优化方法因其不依赖初始构型及工程师经验,可获得完全
意想不到的创新构型,已成为结构创新设计的重要工具。因此,将拓扑优化(先进设计技术)与增材制造(先进制造
技术)融合,发展面向增材制造的创新设计技术具有广阔的前景。从面向增材制造的优质结构构型设计以及考虑增
材制造工艺约束的拓扑优化设计方法两个方面,介绍了现阶段基于拓扑优化方法所建立的结构创新设计理论,并指
出未来研究的趋势。
2017 Vol. 60 (10): 26-31 [摘要] ( 769 ) HTMLNew PDF (2949 KB)  ( 1876 )
       论坛
34 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轻质结构3D打印与性能研究*
田小永,侯章浩,张俊康,李涤尘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34
    树脂基复合材料轻质结构具有轻质、高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速列车和船舶等领域。通过对传统树脂基复合材料轻质结构制造工艺的综述分析,发现传统制造工艺具有过程复杂、周期长和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限制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轻质结构的发展。3D 打印是一种先进的零件成形工艺,可实现复杂结构零件的快速制造,为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结构的一体化制造提供了可能。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轻质结构3D 打印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基于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3D 打印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轻质结构的一体化制造工艺,并对其性能开展了初步研究。
2017 Vol. 60 (10): 34-39 [摘要] ( 302 ) HTMLNew PDF (2939 KB)  ( 792 )
40 陶瓷零件增材制造技术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在应用*
吴甲民1,2,陈敬炎1,2,陈安南1,2,程立金1,2,肖 欢1,2,刘荣臻1,2,史玉升1,李晨辉1,朱小刚3,王联凤3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40
陶瓷零件因其强度高、密度低、耐高温及耐腐蚀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陶瓷零
件的传统制造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依赖模具且难以制造复杂结构等问题,极大限制了陶瓷零件在航空航天领域
的应用。增材制造技术是一种基于“离散- 堆积”成型原理、由三维数据驱动直接制造零件的方法。与传统制造方
法相比,增材制造技术具有设计自由度高、产品研发周期短、制造成本低等优势,可以无需模具快速制造复杂结构陶
瓷零件。在简要阐述增材制造原理和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采用三维打印、激光选区烧结、激光选区熔化、熔
融沉积造型、分层实体制造、光固化成型等技术制造陶瓷零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陶瓷零件增材制造
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潜在应用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2017 Vol. 60 (10): 40-49 [摘要] ( 415 ) HTMLNew PDF (2889 KB)  ( 928 )
50 选区熔化过程多尺度多物理场建模研究进展
闫文韬,钱 亚,林 峰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50
 
 选区熔化技术是一种基于粉末床的、能够精确成形复杂零件、调控微观组织和性能的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其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选区熔化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然后介绍国内外对选区熔化过程已经开展的计算机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重点介绍针对电子束选区熔化过程的多尺度多物理场模型,主要包括:(1)微观尺度电子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能量吸收模型;(2)细观尺度从铺粉到粉末加热、熔化、流动、沉积成形全过程的模型;(3)宏观尺度零件成形过程模型。
2017 Vol. 60 (10): 50-58 [摘要] ( 366 ) HTMLNew PDF (3709 KB)  ( 753 )
59 高分子增材制造技术对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研究
陈勃生,赖 端,杨 鸽,陈 礼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59
全球范围内,经权威机构正式认证的飞机金属增材制造零件数量目前仅两例;而高分子材料增材制造零部件,在波音飞机上正式使用已近20 年之久,累计总量在10 万件以上。将增材制造技术与航空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做好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同等程度地重视用金属和高分子材料增材技术直接进行航空器零部件的制造,是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017 Vol. 60 (10): 59-63 [摘要] ( 321 ) HTMLNew PDF (1133 KB)  ( 621 )
       新视点
64 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浮动装夹自适应控制方法*
王斌利,李迎光,郝小忠,刘长青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64
 
 为了减小复杂结构件数控加工产生的变形,满足装夹自适应调整需求,基于浮动装夹加工原理提出了浮动装夹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了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的浮动装夹系统通信、零件受力和变形的监测与检测、基于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的机床状态监测、数控机床和夹具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了浮动装夹自适应控制系统。此系统在航空制造企业进行了实际加工应用验证,能够实现装夹自适应调整,满足工业应用需求。
2017 Vol. 60 (10): 64-69 [摘要] ( 167 ) HTMLNew PDF (1351 KB)  ( 361 )
       研究论文
70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蒙皮对缝检测研究*
严 成1,黄 翔1,李泷杲1,李 栋2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70
 
 针对传统蒙皮对缝检测方法误差大、效率低等问题以及二维激光对缝检测的缺陷,采用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蒙皮对缝的检测方法并开发出相应软件。提出了蒙皮对缝三维点云数据的去噪、临界点识别及提取方法,根据蒙皮对缝间隙阶差对气动外形的影响,分析其实际几何结构,与理论结构对比,提炼出了计算蒙皮对缝间隙阶差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对试验模拟件对缝的检测,验证了其计算精度。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行,与二维激光检测相比精度和重复精度更高,间隙测量精度达到0.04mm, 阶差测量精度达到0.02mm,可以满足蒙皮对缝检测需求,为分析间隙阶差对装配质量的影响提供数值依据。
2017 Vol. 60 (10): 70-74 [摘要] ( 236 ) HTMLNew PDF (1750 KB)  ( 597 )
75 叶片型面精密振动电解加工工艺研究
黄明涛,张明岐,程小元,傅军英,李红英,张志金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75
采用电解加工工艺对叶片型面进行加工,可以有效提高发动机叶片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针对
GH4169G 合金叶片型面,开展了精密振动电解加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高频脉冲电流和阴极机械振动具有改善
极间流场特性、降低阳极钝化和阴极的产物吸附的作用,可以大幅改善加工效果;采用参数组加工电压15V、阴极
振动频率25Hz、开通角度Ra 150°~195°、脉冲频率3000Hz 时,获得最优的型面加工质量,型面轮廓度为-0.012 ~
+0.013mm,表面粗糙度值为0.51μm,证明精密振动电解加工工艺满足叶片型面的加工要求。
2017 Vol. 60 (10): 75-78 [摘要] ( 207 ) HTMLNew PDF (1078 KB)  ( 780 )
79 TC17 钛合金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
金俊龙,万晓慧,郭德伦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79
对TC17 钛合金薄板采用氩弧焊和电子束焊两种焊接方法焊接,进行了拉伸试验,结合拉伸试验结果与断口
形貌,对比分析了力学性能与焊接接头组织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TC17 钛合金在经历TIG 焊接热循环后,焊
缝及靠近焊缝的热影响区晶粒粗化,电子束焊接头热影响区较窄且没有粗晶区形成;两种焊接试样抗拉强度均与母
材等强;相对延伸率有所降低,主要是热影响区及焊缝的组织变化所致;氩弧焊焊缝组织较不均匀性更为显著。
2017 Vol. 60 (10): 79-81 [摘要] ( 230 ) HTMLNew PDF (1941 KB)  ( 316 )
82 γ-TiAl 合金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研究
徐伟峰,闫 冉,刘维伟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82
为了探索高温理想结构材料γ-TiAl 合金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特性,结合正交试验数据处理方法中的极差分
析法,建立各工艺因素情况下不同水平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关系曲线,并对其工艺过程中的热力影响机理进行分析;
同时建立面向残余应力的各因素灵敏度数学模型,进而确定以获取较大残余压应力为目标的工艺参数优选区间。研
究表明:在试验参数限定范围内,步进方向以及进给方向均呈现为残余压应力,主要原因是冷塑性变形占主导作用。
通过对灵敏度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残余应力对设计变量中的铣削速度变化最敏感,对每齿进给量、铣削深度和铣
削宽度的敏感程度近似相同,为TiAl 金属间化合物铣削表面残余应力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7 Vol. 60 (10): 82-85 [摘要] ( 262 ) HTMLNew PDF (1050 KB)  ( 368 )
86 激光熔覆修复15-5PH 不锈钢的拉伸性能及组织研究
刘海涛1,司超阳1,霍登平1,张青绒1,杨东辉2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86
研究了激光熔覆修复15-5PH 沉淀硬化不锈钢激光熔覆修复比例(25%、50%、75%、100%)对其力学性能
的影响,以及熔覆修复后试样的断口形貌、金相组织、内部缺陷和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15-5PH 不同比例熔覆
修复试样的抗拉强度均高于基材,但塑性随着修复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在所研究的4 种熔覆修复比例的试样中,25%
熔覆比例时抗拉强度最高,力学性能最好。熔覆修复冶金组织致密,分为修复区、热影响区和基材区,其中热影响区
的组织呈现明显的方向性,晶粒均匀性好,无粗大晶粒,表面和内部无裂纹缺陷,显微硬度从修复区向基材区整体呈
上升趋势,在热影响区内出现硬度峰值。熔覆界面的结合力较基体内部的结合力弱,修复试样的断口均呈V 字形。
2017 Vol. 60 (10): 86-90 [摘要] ( 232 ) HTMLNew PDF (1524 KB)  ( 360 )
91 铝合金搭接结构的搅拌摩擦焊接技术*
王国庆1,赵衍华2,杜岩峰2,于海静2,张丽娜2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91
阐述了铝合金搭接结构搅拌摩擦焊接基本原理及特点,评述了国内外研究和应用进展,指出采用搅拌摩擦
焊接技术制造搭接结构产品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展望了后续发展的重点。
2017 Vol. 60 (10): 91-98 [摘要] ( 149 ) HTMLNew PDF (3400 KB)  ( 505 )
99 34CrNiMo6 钢复合喷丸强化的有限元模拟*
梁 若1,解丽静1,庞思勤1,程冠华1,张 磊1,项俊锋1,白 龙2,陈建军2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099
为了研究复合喷丸的工艺效果,利用ABAQUS 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34CrNiMo6 钢随机
多弹丸的周期性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对所提出的周期性有限元模型进行周期性验证和试验验证,然后利用周期性
有限元模型对复合喷丸的强化效果、不同喷丸强度对残余应力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周期性三维有限元
模型可有效模拟喷丸强化效果;复合喷丸强化使34CrNiMo6 钢表面产生的残余应力和最大残余应力均高于单一喷
丸产生的,且表面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但最大残余应力所处深度不变;复合喷丸可得到更小的表面粗糙度。
2017 Vol. 60 (10): 99-103 [摘要] ( 192 ) HTMLNew PDF (1856 KB)  ( 443 )
104 基于扩展Petri 网的飞机装配系统设备调度方法*
柴 猛,严金凤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17.10.104
针对飞机装配过程中设备调度的复杂性,提出了基于扩展Petri 网构建设备调度模型的新方法。结合飞机
装配的实际特点,论述了模型定义过程和建立方法。该模型以面向对象Petri 网表达飞机装配过程,以赋时Petri 网
将装配过程与辅助设备相关联,利用混合算法以时间和设备利用率为目标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以某模型飞机中机
身装配过程为例,应用该方法进行建模并求解,实例应用与分析表明该方法对实际装配设备调度具有较大的指导意
义。
2017 Vol. 60 (10): 104-108 [摘要] ( 237 ) HTMLNew PDF (1188 KB)  ( 272 )
  编辑部公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国科协《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3)来源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22 “编读往来”栏目邀您建言献策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一号院
邮编:100024
电话:010-85703109/3877-291
在线投稿:http://www.amte.net.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33X
国内统一刊号:CN11-4387/V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