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出版伦理声明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8年 第51卷 17期
刊出日期:2008-09-01

封面文章
专稿
人物
论坛
新视点
学术论文
 
       专稿
26 关注自主CAE系统集成创新的产业发展
钟万勰,陆仲绩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19
只有形成强大的技术研究开发和行业规范能力、市场营销和产品研制生产能力,以及产品技术支援与客户专业服务能力的格局,自主CAE软件产业才能进入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阶段。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过程中,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2008 Vol. 51 (17): 26-28 [摘要] ( 17 ) HTMLNew PDF (509 KB)  ( 36 )
       人物
30 介万奇——凝固理论与技术专家
侧卫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18
2008 Vol. 51 (17): 30-31 [摘要] ( 16 ) HTMLNew PDF (392 KB)  ( 20 )
       封面文章
32 高性能数控机床与虚拟数控加工
刘强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20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综合了高精度和高速化两个方面的高性能数控机床受到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高性能切削加工HPC(High Performance Cutting)及其主要支撑技术——虚拟数控加工(Virtual CNC Machining) 技术成为数控切削加工领域学者和工程师们关注的新热点。
2008 Vol. 51 (17): 32-35 [摘要] ( 20 ) HTMLNew PDF (470 KB)  ( 80 )
       论坛
40 机床新技术及未来发展
晓霏,晓立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27
[ 编者按] 随着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机床的性能快速提高。未来机床的性能特点成为业内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期“未来机床”论坛我们特别邀请了同济大学教授张曙、北京机床研究所研究员盛伯浩、昌飞公司副总工艺师林东、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公司总工程师贾会述,他们将分别从专家、用户、厂商的角度,解读未来机床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行业发展的建议。
2008 Vol. 51 (17): 40-44 [摘要] ( 16 ) HTMLNew PDF (590 KB)  ( 53 )
45 航空产品的切削加工与未来机床
王焱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12
现代航空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对零件的加工效率要求不断提高,精度和成本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这对于数控机床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加工、高精度控制、低成本制造、绿色环保是当今制造过程所追求的更高目标。
2008 Vol. 51 (17): 45-49 [摘要] ( 13 ) HTMLNew PDF (899 KB)  ( 77 )
50 数控机床发展趋势及新技术刍议
王立平,吴军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21
现代数控机床综合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测量与检测、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将朝着高速化、精密化、复合化、柔性化、极端化等趋势发展。
2008 Vol. 51 (17): 50-51 [摘要] ( 15 ) HTMLNew PDF (319 KB)  ( 63 )
50 现代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发展及应用
吴宝海,张莹,罗明,李山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22
在智能机床的研制与发展过程中,加工过程的智能监控以及远距离通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主要涉及振动、温度、刀具等方面的监控与相应的补偿方法。
2008 Vol. 51 (17): 50-56 [摘要] ( 16 ) HTMLNew PDF (1023 KB)  ( 72 )
       新视点
74 并联机床发展探讨
房立金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04
并联机床研究正从早期的追求“纯”并联方式向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串并联混合结构方式转变。
2008 Vol. 51 (17): 74-77 [摘要] ( 19 ) HTMLNew PDF (728 KB)  ( 52 )
       学术论文
80 利用多普勒原理测量微机电系统中微结构的动态特性
白金鹏,史铁林,刘胜,谢勇君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11
介绍了将显微扫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与基础激振法相结合的微结构动态特性的非接触无损测量方法、扫描激光多普勒测振仪的工作原理、设计的基础激振器及其驱动信号, 并给出典型微结构———微悬臂梁的测量结果。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及有限元仿真结果相符,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8 Vol. 51 (17): 80-84,93 [摘要] ( 19 ) HTMLNew PDF (303 KB)  ( 58 )
85 热压罐时效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成武冬,甘忠,王田修,张志国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05
基于ABAQUS软件对时效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在数值模拟分析的过程中, 通过改变各个参数的数值来研究成形规律。最后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 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研究了成形规律。
2008 Vol. 51 (17): 85-89 [摘要] ( 17 ) HTMLNew PDF (280 KB)  ( 39 )
90 双焦点激光-TIG 电弧复合焊接工艺
李晓辉,汪苏,夏彩云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06
针对1Cr18Ni9Ti 奥氏体不锈钢的双焦点激光-TIG 电弧复合热源焊接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试验分析了双焦点激光-TIG 电弧复合焊接过程中激光功率、电弧电流、热源间距以及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焊缝熔深、熔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双焦点激光-TIG 电弧复合热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焊接速度、焊接质量, 降低装配精度, 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焊接工艺方法。
2008 Vol. 51 (17): 90-93 [摘要] ( 21 ) HTMLNew PDF (258 KB)  ( 88 )
94 基于本体的航空制造企业异构知识集成研究
刘闻韬,齐乐华,周计明,侯俊杰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17.017
在分析军工制造企业的知识需求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本体的制造企业知识集成架构, 并在集成开发环境中构建了制造企业初步本体。研究了基于本体的企业知识建模、知识在知识库中的存储模型以及基于概念的知识检索等关键技术。原型系统的初步验证表明, 基于本体的知识集成可以有效解决飞行器制造企业异构知识源的语义集成问题。
2008 Vol. 51 (17): 94-97 [摘要] ( 18 ) HTMLNew PDF (312 KB)  ( 33 )
  编辑部公告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EI数据库收录★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来源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2024—2028年)
22 《航空制造技术》位居航空航天学科科技核心期刊第3名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国科协《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一号院
邮编:100024
电话:010-85700465
在线投稿:http://www.amte.net.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33X
国内统一刊号:CN11-4387/V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