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出版伦理声明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08年 第51卷 9期
刊出日期:2008-05-01

封面文章
专稿
人物
论坛
新视点
学术论文
专题
 
       专稿
26 数字制造与数字装备
熊有伦,王瑜辉,杨文玉,尹周平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8
随着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推广和深入,数字车间、数字企业和数字化服务等数字技术已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8 Vol. 51 (9): 26-31 [摘要] ( 40 ) HTMLNew PDF (1926 KB)  ( 364 )
       人物
32 赫晓东——著名材料学专家
微凉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1
2008 Vol. 51 (9): 32-33 [摘要] ( 31 ) HTMLNew PDF (1786 KB)  ( 54 )
       封面文章
34 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
张才文,展凤江,邓海强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5
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在执行侦察任务的同时,可以对高价值、时间敏感目标实施精确攻击,适应了信息化战争节凑快、强度高的特点,并且符合“非接触”、“零伤亡”的战争理念,有效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舆论压力,在近几场局部战争和反恐战争中大量应用,显示了强大的作战效能。
2008 Vol. 51 (9): 34-37 [摘要] ( 71 ) HTMLNew PDF (2044 KB)  ( 359 )
       论坛
42 国防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访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试验与测试技术专家组组长蔡小斌
微凉,金卯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21
[ 编者按] 测试技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和工业能力的重要标志,贯穿于军工产品生产的全寿命周期中。近年来,我国测试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
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国防军工行业发展的需求。如何解决目前我国测试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测试技术基础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步伐,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国防基础科研计划试验与测试专家组组长蔡小斌。
2008 Vol. 51 (9): 42-44 [摘要] ( 44 ) HTMLNew PDF (1648 KB)  ( 121 )
45 国内外先进航空测控技术发展现状——访航空工业测控技术发展中心理事会秘书长方中祥
微凉,金卯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6
飞机在研发过程中要进行大量的试验和试飞,例如在预发展阶段的风洞试验,设计阶段的结构强度试验、系统仿真试验,飞机总装过程中的地面功能试验等。这一系列试验,其本质都是在不同程度、不同环境条件下模拟飞机飞行。
2008 Vol. 51 (9): 45-46 [摘要] ( 52 ) HTMLNew PDF (1589 KB)  ( 190 )
47 用于“嫦娥一号”卫星研制的新型国产通用自动测试平台
王军鹰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7
K T8000通用自动测试平台作为“嫦娥一号”卫星GNC 测试系统,首次实现了奔月轨道及其控制的高精度仿真,“嫦娥一号”探月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自动测试平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8 Vol. 51 (9): 47-50 [摘要] ( 49 ) HTMLNew PDF (1774 KB)  ( 68 )
51 电路板维修测试与诊断技术综述
史慧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6
板级电路的故障诊断是目前比较活跃的科研领域,它对于保证电子系统工作的可靠性、长期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 Vol. 51 (9): 51-53 [摘要] ( 42 ) HTMLNew PDF (2345 KB)  ( 112 )
54 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系统设计
阚宏伟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5
柔性测试技术是多种技术的集大成者,偏重于满足不同生产应用的需求。基于柔性测试技术的汽车传感器测试系统集中体现了结构模块化、电气接口标准化及软
件组件化的设计思想,并把机电一体化技术、虚拟仪器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融合,使测试技术的灵活性、适应性、可扩展性三大优点得到充分体现。
2008 Vol. 51 (9): 54-56 [摘要] ( 46 ) HTMLNew PDF (1787 KB)  ( 128 )
       专题
58 中国民机机载设备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一航成仪所采取的措施
钟希田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22
2007 年,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吹响了我国由世界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冲锋的号角。机载设备是民用航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一代平台,几代设备”之谓。
2008 Vol. 51 (9): 58-60,62 [摘要] ( 44 ) HTMLNew PDF (2765 KB)  ( 121 )
63 多电飞机及其发展状况
王复华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8
多电技术的发展很可能为机电技术与航电技术的融合带来又一次的发展机遇。对于飞机的总体设计而言,多电技术将会改变以往飞机的设计格局,使机载技术全面融入到飞机的整体中,从而打破总是在飞机完成设计之后才选用机载产品的现状,在推动机载技术发展的同时使得机载产品真正形成机载产业。
2008 Vol. 51 (9): 63-64 [摘要] ( 48 ) HTMLNew PDF (1512 KB)  ( 169 )
65 国外民航航空电子技术发展特点
邓中卫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9
民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在经过机电式系统、机电/数字混合式系统等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全数字式系统阶段。新一代民机航空电子系统是采用综合模块化航
空电子系统(IMA)结构的全数字航空电子系统。
2008 Vol. 51 (9): 65-66 [摘要] ( 52 ) HTMLNew PDF (1640 KB)  ( 91 )
68 国际惯性器件发展现状和趋势
秦永元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0
激光陀螺是当前惯性技术中的主流产品,但光纤陀螺正逐渐成熟,在部分应用中将逐步取代激光陀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 陀螺也逐渐在战术级应用中取代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这对于战术级激光陀螺和光纤陀螺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专家认为,将来有可能研发纳米微机电系统(NEMS)、光学NEMS 甚至生物NEMS。
2008 Vol. 51 (9): 68-69 [摘要] ( 49 ) HTMLNew PDF (2216 KB)  ( 154 )
70 国外机载光电平台的发展
黄猛, 张葆,丁亚林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1
航空侦察以光电传感器为主,如各种胶片相机、实时传输相机、可见光与红外相机、激光器等。这些机载集成的传感器被装在可以自由运动的平台里,就构成了机载光电平台。
2008 Vol. 51 (9): 70-71 [摘要] ( 35 ) HTMLNew PDF (2189 KB)  ( 113 )
       新视点
74 直升机设计与制造技术
陈怡枢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2
一种先进的直升机既是经过技术创新设计出来的,也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制造技术研制生产出来的,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这就要求直升机设计人员应该
具有缜密的科学思维,建立科学的设计理念,掌握科学的设计方法,并懂得设计与管理、工艺制造、成本经济几方面的紧密、互动关系。
2008 Vol. 51 (9): 74-77 [摘要] ( 42 ) HTMLNew PDF (2744 KB)  ( 87 )
       学术论文
78 EB-PVD方法制备热障涂层热循环性能研究
姚振中,武洪臣,冯建基,雷新更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3
采用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 EB- PVD) 技术在不同基体预热温度条件下制备NiCoCrAlY粘结层和氧化钇部分稳定的氧化锆面层。对样品进行了热循环试验。观察热循环过程中热障涂层显微结构的变化并分析了连续恒温氧化与热循环氧化间的差异, 提出了EB-PVD热障涂层热循环的失效机理。
2008 Vol. 51 (9): 78-81,97 [摘要] ( 40 ) HTMLNew PDF (490 KB)  ( 120 )
82 复杂工程系统研发中的技术状态管理
舒彪,韩晓建,邓家禔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14
围绕复杂工程系统的本质特征和研发过程的难控性提出进行技术状态管理的必要性; 结合实际飞机系统的工作分解结构, 分析了技术状态管理过程中技术状态标识过程、技术状态基线控制、技术状态纪实和技术状态审核等关键技术活动; 提出了比较完备的技术状态管理体系结构, 并指出流程管理在该体系结构中的重要性。
2008 Vol. 51 (9): 82-88 [摘要] ( 31 ) HTMLNew PDF (708 KB)  ( 187 )
89 支持并行设计决策的成本信息研究
颜见雄,同淑荣,付佐尧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3
对支持并行设计决策的成本信息按产品生命周期和构成成本要素进行分析, 并结合并行设计的特征分析了并行设计的每个阶段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为建立成本数据库提供了基础信息。
2008 Vol. 51 (9): 89-91 [摘要] ( 38 ) HTMLNew PDF (129 KB)  ( 45 )
92 离散制造系统在制品库存控制
郭彩芬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08.09.004
建立了离散制造系统在制品库存控制模型, 详细分析了模型中采用的需求平稳化策略、生产延迟策略和库存策略对在制品库存的影响。在仿真分析系统参数对在制品库存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了在离散制造过程中通过采用过程控制技术以及集成应用过程控制与统计过程控制来控制在制品库存的优越性。
2008 Vol. 51 (9): 92-97 [摘要] ( 35 ) HTMLNew PDF (369 KB)  ( 71 )
  编辑部公告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EI数据库收录★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来源期刊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2024—2028年)
22 《航空制造技术》位居航空航天学科科技核心期刊第3名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国科协《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22 《航空制造技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一号院
邮编:100024
电话:010-85700465
在线投稿:http://www.amte.net.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33X
国内统一刊号:CN11-4387/V
  排行榜top20  
  •   下载排行
  •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