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出版伦理声明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第64卷 7期
刊出日期:2021-04-01
封面文章
专稿
论坛
研究论文
本期目录
本期封面
本期电子刊
走进科研
本期封面
0
本期封面
2021 Vol. 64 (7): 0-0 [
摘要
] (
37
)
HTML
New
PDF
(3082 KB) (
31
)
本期电子刊
1
本期电子刊
2021 Vol. 64 (7): 1-107 [
摘要
] (
55
)
HTML
New
PDF
(91337 KB) (
104
)
本期目录
6
本期目录
2021 Vol. 64 (7): 6-8 [
摘要
] (
58
)
HTML
New
PDF
(923 KB) (
21
)
专稿
14
线性摩擦焊接热力耦合行为及其研究现状
耿培皓,秦国梁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14
线性摩擦焊接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固相连接技术,以其自身绿色、高效、优质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当今国际上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的关键制造技术。线性摩擦焊接是在方向交变的振动摩擦作用下将机械能转变为热能,使材料达到高温塑性状态实现焊接的过程,其中热力耦合是摩擦焊接过程的核心,其行为决定了线性摩擦焊接头组织和性能。通过总结线性摩擦焊接过程中热力耦合行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线性摩擦焊接热力耦合各个物理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开展线性摩擦焊热力耦合分析提供指导,最后讨论了线性摩擦焊接热力耦合研究中的不足与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2021 Vol. 64 (7): 14-27 [
摘要
] (
142
)
HTML
New
PDF
(11179 KB) (
88
)
封面文章
28
水射流表层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马泳涛,翟林邦,朱泽华,张永宾,刘兰荣,马胜钢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28
运用水射流技术对高硬度渗碳淬火零件进行局部强化是表层改性研究的一个新兴方向。以表层改性应用为重点,依次介绍了纯水射流、后混合以及前混合水射流的特点及应用场合。在综合对比各种射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前混合射流是表层改性中较为理想的一种射流方式,并对前混合射流改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混合射流在射流束形成、参数测量、喷嘴形状与使用寿命上需要深入研究,改性后变质层的表面完整性、表面质量的提升工序及高应力集中处的有效改性、形成射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上述机理问题解决的基础上,对射流改性装备进行完善和提升,可以展开以齿轮、叶片、花键轴等具体零件为对象的工程应用研究。
2021 Vol. 64 (7): 28-35 [
摘要
] (
147
)
HTML
New
PDF
(2906 KB) (
460
)
论坛
38
高温合金机器人柔性磨削表面完整性研究进展
黄小康,任绪凯,陈华斌,王浩,陈小奇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38
柔性磨削一直是近年来磨削研究的热点,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航空高温合金部件的加工,而表面完整性决定了磨削工件的质量与性能,因此对柔性磨削表面完整性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器人柔性磨削,总结了其加工特点与系统组成并重点阐述了智能控制的模型算法,从表面形貌、应力状态与组织结构 3 个方面梳理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表面完整性演变机理与理论建模工作,并总结了表面完整性对高温合金部件疲劳强度与抗腐蚀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高温合金机器人柔性磨削的发展方向。
2021 Vol. 64 (7): 38-52 [
摘要
] (
131
)
HTML
New
PDF
(18300 KB) (
325
)
53
延塑性航空合金磨削砂轮粘附及粘附抑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宾华,保文成,陈超群,金滩,尚振涛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53
磨削是实现高性能、高精度零件加工的重要手段,但砂轮粘附现象严重制约了磨削技术在延塑性航空合金零件精密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对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回顾了粘着磨损和砂轮粘附形成机理,分析了影响砂轮粘附的因素以及砂轮粘附对磨削力、磨削温度和磨削加工后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介绍了砂轮粘附建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深入分析这些模型应用的局限性;综述了砂轮粘附抑制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涉及磨削参数选取、改善磨削区冷却和润滑条件、砂轮结构设计、在线清理、在线修整、电化学磨削等方法;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砂轮粘附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2021 Vol. 64 (7): 53-71 [
摘要
] (
81
)
HTML
New
PDF
(15678 KB) (
78
)
72
内螺纹精密磨削加工技术综述
李帅,吴贵成,安玉全,郭兵,赵清亮,伍文伟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72
主要针对内螺纹的精密磨削加工技术,从砂轮截形设计、磨杆研究、砂轮修整以及磨削工艺等几个方面对现有内螺纹磨削加工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分析了磨削的砂轮截形设计解析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法的优缺点;简述了减小内螺纹磨杆振颤和提高内螺纹磨削砂轮修整精度的方法;介绍了内螺纹加工过程中对刀、工艺参数、超声振动辅助磨削和磨削过程中磨削力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内螺纹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内螺纹磨削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2021 Vol. 64 (7): 72-80 [
摘要
] (
112
)
HTML
New
PDF
(9222 KB) (
58
)
81
镍基高温合金K4125磨削性能与参数优化研究
王科昌,易鹏,朱烨均,丁文锋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81
镍基高温合金 K4125 是燃气涡轮导向叶片的主要材料。通过理解 K4125 的磨削加工性,可以优化磨削工艺参数,改善材料去除效率。对比了 K4125 与 GH4169 的材料性能差异,开展了磨削试验,通过对比分析磨削力、磨削温度、磨削比能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参数,综合分析了材料磨削性能差异。结果表明 K4125 的磨削力均大于 GH4169 的磨削力。磨削 K4125 合金时,磨削温度保持在 400℃以上,而 GH4169 合金的磨削温度则在 200℃以下。 K4125 已加工表面的涂抹、磨屑粘黏以及沟槽现象均比 GH4169 严重。该现象导致 K4125 的磨削表面粗糙度远大于 GH4169。因此,K4125 的磨削加工性差于 GH4169。磨削 K4125 的推荐参数为砂轮线速度 vs=25~30m/s,工件进给速度 vw=500~1000mm/min,磨削深度 ap=0.01~0.02mm。
2021 Vol. 64 (7): 81-87 [
摘要
] (
141
)
HTML
New
PDF
(5227 KB) (
221
)
走进科研
88
聚焦重大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价,发展无损检测新技术 ——走进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82 年在钱学森先生关心下,南昌航空大学创办“无损检测”本科专业,开启了我国无损检测高等教育的新纪元,该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以无损检测专业为基础,综合“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检测技术与仪器仪表”等专业发展起来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江西省内高校最早设立的仪器科学与技术类重点学科和硕士点,是江西省“九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和江西省首批示范性硕士点,“十三五”期间获批江西省一流学科。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下文简称“实验室”)即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于 2005 年 12 月经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2008 年 10 月通过建设验收,2018 年 12 月通过教育部评估。实验室立足江西、面向国防、服务航空,充分利用学校无损检测技术优势,围绕航空航天和装备制造等产业所急需的关键检测设备,开展传感器、信息获取及智能化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在无损检测 / 监测 / 探测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突破关键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的瓶颈,建设具有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为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021 Vol. 64 (7): 88-89 [
摘要
] (
150
)
HTML
New
PDF
(778 KB) (
229
)
研究论文
90
单晶硅透镜铣磨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王亚霁,孙玉利,墨洪磊,袁航,朱力敏,陆波,郭凌曦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90
针对红外光学领域应用广泛的非球面单晶硅透镜,开展非球面法向磨削加工工艺研究。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砂轮转速、铣磨深度以及进给量等工艺参数对非球面铣磨加工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灰关联分析,得到了一组针对法向磨削法加工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双指标优化的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砂轮转速能够显著降低非球面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改善非球面表面粗糙度分布的一致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实现了非球面法向磨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和材料去除率的双目标优化,在提高非球面元件的表面加工质量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加工效率;法向磨削法易在非球面表面形成螺旋线和放射状的磨削纹路,磨削纹路会对表面粗糙度的分布均匀性造成影响,因此应当注意抑制磨削纹路的生成。
2021 Vol. 64 (7): 90-94 [
摘要
] (
106
)
HTML
New
PDF
(1393 KB) (
221
)
95
闭式叶盘加工过程接刀误差控制方法研究
邱文旺,杨继平,王永飞,孙晶,罗远锋
DOI: 10.16080/j.issn1671-833x.2021.07.095
采用五轴数控机床实现闭式叶盘的加工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所获得的叶型接刀误差受到机床、工装、零件、装夹过程、切削参数以及操作人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在深入分析接刀误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闭式叶盘叶型加工流程,并给出了基于机床测头的零件精确定位方法和数控机床零点快速标定方法,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所给出的方法能够很好地控制闭式叶盘加工过程的接刀误差。
2021 Vol. 64 (7): 95-102 [
摘要
] (
91
)
HTML
New
PDF
(2655 KB) (
289
)
编辑部公告
《航空制造技术》被EI数据库收录★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WJCI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2024)来源期刊
《航空制造技术》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2024—2028年)
《航空制造技术》位居航空航天学科科技核心期刊第3名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国科协《航空航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3版)》
《航空制造技术》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版
《航空制造技术》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
微信公众平台
版权信息
主管: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一号院
邮编:100024
电话:010-85700465
在线投稿:http://www.amte.net.cn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33X
国内统一刊号:CN11-4387/V
排行榜top20
下载排行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