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机器人自动制孔技术在飞机装配中的应用 |
刘军 |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
摘要 采用机器人进行飞机结构件自动化钻铆工艺过程可以提高制孔、铆接质量,从而提高飞机制造装备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并保证飞机使用寿命,最终提高飞机制造的总体水平。采用机器人进行飞机结构件自动化制孔在我国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还不成熟,特别对于机器人自动制孔应用软件研究及制孔模拟仿真还没有完全掌握,因此对机器人自动制孔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
|
关键词 :
自动化钻铆,
机器人
|
|
作者简介: 中航工业哈飞工程技术部装配工艺科副主任工艺师,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直升机及大型客机的数字化和自动化铆接装配工艺工作,发表论文6篇,申请专利30余项。 |
[1] 楼阿莉. 国内外自动钻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 航空制造技术,2005,48(6):50-54.
[2] 王嵛,刘浩,田威,等. 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机器人工作姿态规划.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41(13):50-54.
[3] 刘长毅. 飞机自动化装配制孔动力学研究.航空制造技术,2012(16):26-29.
[4] 周炜,廖文和,田威,等. 面向飞机自动化装配的机器人空间网格精度补偿方法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12,23(19):2306-2311.
|
[1] |
黄小康,任绪凯,陈华斌,王浩,陈小奇. 高温合金机器人柔性磨削表面完整性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7): 38-52. |
[2] |
郭剑,史耀耀,胡昊,陈振,张军锋,赵盼.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混流车间机器人自适应调度[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42-51. |
[3] |
陶永,高赫,王田苗,江山,任帆,温宇方. 移动工业机器人在飞机装配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32-41/67. |
[4] |
李根,李鹏程,吴超,沈烨.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负载重力补偿优化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52-59. |
[5] |
周波,李论,田同同,赵吉宾. 大型自由曲面光学器件的超精密抛光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3): 14-21. |
[6] |
李海伟,潘新,张辉,杜杰,李德毅. 自动制孔技术在某飞机装配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1): 84-89/95. |
[7] |
程思渺,田威,李波,廖文和. 一种优化相关性模型的机器人精度补偿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1): 77-83. |
[8] |
田凤杰,邓聪,韩晓,李论 . 机器人打磨飞机蒙皮环氧树脂涂层工艺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0): 14-20. |
[9] |
房立金,张月,徐晓辉. 搅拌摩擦焊接机器人形变及载荷控制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9): 14-20. |
[10] |
梅雪松,刘星,赵飞,孙铮,陶涛. 协作机器人外力感知与交互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9): 22-32. |
[11] |
张少林,王颖,王硕. 安全扭矩约束下的多关节机器人轨迹跟随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9): 57-62. |
[12] |
肖贵坚,张友栋,黄云,吕冲,贺毅.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航发叶片机器人砂带磨削精度控制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9): 63-70. |
[13] |
郑炜,杜坤鹏,陈航,林伟,王刚,张益铭,王战玺. 航空制造领域移动机器人加工系统研究综述[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9): 36-41/49. |
[14] |
李俊杰,黄翔,李泷杲,曾琪,主逵. 基于人工地标的移动机器人定位与调整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5): 80-86. |
[15] |
黄云,侯明明,刘阳,肖贵坚,张友栋,宋康康 . 航空发动机钛合金叶片机器人浮动砂带磨削技术及其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5): 14-1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