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介绍   |   编 委 会   |   投稿须知   |   出版伦理声明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新闻中心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作者中心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在线投稿
    在线查稿
  审稿中心
    审稿须知
    专家审稿
  编辑中心
    编辑在线
    主编在线
  编委中心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文章检索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下载中心
GB/T 7713.2——2022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
版权转让协议书
GBT 7714——2015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航空制造技术》论文模板
  友情链接
22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新闻中心
 

第六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暨天津(宁河)低空产业发展峰会邀请函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仿真技术涉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铁汽车、海工舰船、装备制造、信息通讯、石油化工、文教卫生等诸多领域,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的前沿科技,是推动变革的重要驱动力,在解决重大工程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工程技术领域发生诸多革命性变化。
  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连续举办多届,被誉为中国仿真技术的“达沃斯”,旨在打造“四个平台”:仿真新技术新成果的发布平台、仿真解决方案的展示平台、仿真技术行业应用的交流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合作平台。本届大会采用1+7+N的形式举行,共设1个主论坛,7个专题分论坛,同步举行展览展示、高端对话、新技术发布、典型案例发布、团体标准发布、白皮书发布、仿真大赛颁奖、实验室揭牌、项目签约等多项特色交流活动。
  汇聚国内外知名专家,帮助行业同仁了解仿真技术前沿动向,探讨仿真领域研究热点、关键技术、创新模式,展示仿真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实践;加强学术交流与产业创新,助力自主工业软件研发和产业应用;助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国家级产学研用交流合作平台。诚邀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出席,共襄行业盛会,共话仿真发展新趋势,共解行业应用新难题,共议产学研用新融合,探寻仿真发展中国之路。
  特此致函,诚邀出席。
  联系方式:13661171323
  
  附件:1.大会方案  2.组织机构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2024年8月15日
  
附件1
第六届中国仿真技术应用大会方案
  一、会议时间
  2024年11月3日(星期日)—6日(星期三),11月3日为报到时间,6日为参访时间。
  二、 会议地点
    天津市宁河区市民中心三层
  三、 会议主题
    数智仿真,创领未来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承办单位: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
       天津未来科技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
            中国仿真学会制造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航空工业直升机所
       中国电子学会工业工程分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虚拟现实分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
       天津市经开实业有限公司
       天津宁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
       天津宁河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兴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合作媒体:新华社、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科技日报、科创中国、中国工业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汽车报、中国电子报、计算机世界杂志、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系统仿真学报、应用科技、中国科技网、中国工信产业网、电子信息产业网、中国高新网
  五、研讨内容
  国际仿真技术发展趋势及热点;产业发展与宏观政策;仿真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实践;自主工业仿真软件研发与应用;仿真技术与低空经济、运行模式、应用场景;数字孪生与虚拟样机;建模仿真与工业智能;数字化转型中的仿真体系建设;数字化工厂、制造过程及工艺仿真、增材制造仿真等;建模仿真与工业互联网;光电子仿真技术;工业设计方法与技术;工程力学仿真技术应用;军事仿真、军工仿真;建模仿真可信评估;新型建模仿真语言;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基于建模仿真的体系工程;信息物理系统(CPS)仿真;新能源和储能设备仿真技术;云仿真、嵌入式仿真;高性能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增强虚拟、混合现实、人机交互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集成新技术;工业互联网环境下的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设计方法;仿真预测、控制和优化技术CAD/CAE/CAF/CAPP/CAM/AR/VR等。
  六、活动安排
  1.院士论坛
  2.特邀主旨报告
  3.专业主题交流论坛
  (1)低空产业发展专题论坛
  (2)航空航天暨高端装备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
  (3)交通运输、船舶制造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
  (4)工业软件研发与产业应用专题论坛
  (5)先进光电子器件仿真制造技术及应用专题论坛
  (6)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暨工业互联网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
  (7)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暨数字工程仿真技术应用专题论坛
  4.高端对话
  5.自主工业仿真软件、仿真技术解决方案、仿真技术应用创新成果企业典型案例发布
  6.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发布
  7.第五届“启航杯”MBSE建模大赛颁奖仪式
  8.垂直起降飞行器体系实验室揭牌仪式
  9.仿真技术行业白皮书启动仪式
  10.项目签约
 11.企业参访
  七、出席人员
  两院院士;主办及承办、协办单位领导;行业知名专家、企业高管;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应用企业、厂商代表。
  八、会议费用
  会议注册费2880 元/人,会员参会注册费2680 元/人,6 人免1 人。在校生凭学生证费用2080 元/人。住宿由组委会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务工作由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承办,并为与会代表出具正式发票。
  九、会务联系
  回执表请于2024年10月31日前反馈给工作人员或发至组委会邮箱。
 
 附件2
        组织机构
  名誉主席
  胡海岩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原校长
  何  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航空大学教授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名誉院长
  程耿东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原校长
  卢秉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
  向锦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无人机设计研究所所长
  杜修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桥梁工程安全与韧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郭  旭  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田玉萍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理事长
  丁水汀  中国民航大学校长
  大会主席
  张  霖  中国仿真学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邓景辉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总设计师、副所长,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
  秘书长
  杨晓晖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仿真学会制造系统仿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指导委员会主席
  张文丰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数字化总师
  程星华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数字化技术中心常务副总监
  王生楠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孙守迁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现代工业设计研究所所长
  周  青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安全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博导
  学术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白  锐  达索系统 SIMULIA中国区技术总监
  卜继玲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工作室主任
  柴旭东  航天云网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陈敏杰  北京华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洪波  中山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陈建江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总师
  陈  勇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广西大学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心主任
  陈云天  华中科技大学光谷实验室光电设计自动化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成效先  潍柴动力未来技术研究院仿真技术室主任
  崔玉福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总师
  戴  野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
  杜韩东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第五九研究所有限公司数据中心副主任
  丁叁叁  中车青岛四方副总工程师、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丁行武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
  董雷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方彦彦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冯  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冯胜全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
  付  磊  中国一汽新能源开发院系统集成开发部高级主任
  盖江涛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副所长
  高  翔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性能开发室主任
  葛声宏  中航工业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长
  顾鹏云  吉利汽车集团技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关永学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整车性能及测试部整车安全技术总监
  郭  翘  雪浪云高级副总裁,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副院长
  郭慧娟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数值仿真实验室主任
  何铁宁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侯杭生  国家特聘专家,一汽集团技术中心技术总监
  侯加振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整车性能集成专业总师
  胡洪伟  中船重工(重庆)西南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科技部主任、仿真可靠性研究室副主任
  胡震东  中国商飞北研中心科技系统部部长
  黄建华  徐工集团协同仿真中心常务副主任
  黄东男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铝集团首席研究员
  姜年朝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部第六十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蒋志超  武汉工学智联科技有限公司CTO
  郎玉玲  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仿真中心主任
  李浩敏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29副总师
  李洪亮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李  鹏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电力工程系教授
  李  平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项目总师
  李三平  国家特聘专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主任设计师
  李升波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党委书记
  李  雄  中山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廖  瑛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导
  廖子龙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廖慧红  吉利汽车研究院数字仿真技术开发部部长
  梁利华  浙江工业大学余杭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研究院院长
  刘春慧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
  刘潇翔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研发中心副主任
  刘永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工程系主任,机器人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主任
  刘玉生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华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艳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
  林旭川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
  罗永亮  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海上作战实验室主任
  吕  冰  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济大长江节水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
  缪炳荣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博导
  聂蓉梅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数字化副总师
  齐志会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仿真中心副主任,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仿真中心主任
  郄永军  三一集团副总经理、数字孪生研究院院长、仿真与数字孪生委员会主任
  邱志军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仿真部总监
  曲  鸣  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核动力仿真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任  磊  国家杰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导
  沈  沉  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控制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苏旭明  浙大城市学院材料成型集成技术与智造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盛  云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工程支持部总监
  施国强  航天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副总师
  孙东红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
  汤劲松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
  汤新民 中国民航大学通用航空与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中国民航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田  锋  安世亚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田际波  中广核俊尔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
  田冠男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前瞻与预研技术中心部长
  王国胤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
  王国利  中山大学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汪  涛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导
  王彬文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结构冲击动力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斌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总师
  王殿辉  国家特聘专家,中国矿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王  俊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王  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整车及智能网联实验研究部性能评价室首席专家
  王文彬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基石运营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王文伟  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文彬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副主任
  王世军  西安理工大学-ANSYS联合仿真实验室主任
  王  鑫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VD性能开发部经理
  王学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计算力学研究所所长
  魏艳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导
  吴明宇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主任
  吴明忠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副总设计师
  吴  通  中国核工业集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首席专家
  吴学雷  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
  吴  振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结构系主任、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许成顺  国家杰青,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部主任
  徐章禄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总院仿真高级专家
  杨  冰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杨春晖  工信部电子五所副总工程师
  杨  力  中国计量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人工智能系系主任
  杨卫民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英蓝实验室主任
  叶红玲  北京工业大学国家级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应文俊  上海交通大学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
  蔚保国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余  丰  宁波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副院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  
  昝英飞  哈尔滨工程大学舰船与海洋平台总体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极地装备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赵  超  教育部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
  赵  军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体系工程部部长
  赵  辉  航空工业直升机所体系工程部系统工程室副主任
  张  凯  中国一汽智能网联开发院智能网联测试高级主任
  张  励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仿真总师
  张立军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
  张  元  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动力工程学院院长
  朱洪涛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
  郑  文  东北大学教授,秦皇岛分校宏观管理研究所所长
  张星智  华体科技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兼CTO
 
会议报名二维码,可扫码报名啦!

 
版权所有 © 《航空制造技术》编辑部
京ICP备202200465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9027号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