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损检测新的机遇与挑战: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
陆铭慧,朱颖 |
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
|
摘要 新材料和新结构的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对无损检测研究人员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样,准确可靠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对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化设计、制备过程控制、成品及服役期质量、材料性能演变与表征等具有重要意义。
|
|
关键词 :
无损检测,
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
|
|
基金资助:*航空基金(2012ZF56021)项目资助。 |
作者简介: 1986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工业学院无损检测专业,1996年获清华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复杂介质中声波传播规律的研究、复合材料的成像检测和自动检测成套设备的研制等工作。 |
[1] 王永寿.陶瓷基复合材料在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飞航导弹,2002(10):55-59.
[2] 傅恒志.未来航空发动机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向. 航空材料学报,1998,18(4):52-61.
[3] Hui mei, Laifei Cheng, Litong Zhang ,et al.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and 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defect-embedded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laminate.Int.J.Appl.Ceram. Technal,2007,4(4):378-386.
[4] 刘松平.无损检测在航空工业中的机遇与挑战.航空制造技术,2009(25):62-66.
[5] 益小苏.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挑战与创新.航空制造技术,2004(7):24-30.
[6] 杜善义,韩杰才,李文芳 , 等.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在航空宇航器上的应用前景.宇航材料工艺, 1991(5):1-10.
[7] 徐永东,成来飞 ,张立同, 等.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硅酸盐学报,2002,30(2):184-188.
[8] 张立同,成来飞,徐永东.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复合材料学会2003年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复合材料学会,1-14.
[9] 史国普.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概述. 陶瓷,2009(1):16-20.
[10] Patel M,Saurabh K,Prasad VVB,et al.High temperature C/C–SiC composite by liquid silicon infiltration:a literature review.Bull. Mater. Sci., 2012,35(1): 67-77.
[11] 徐永东,张立同,成来飞,等.CVI法制备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硅酸盐学报,1995,23(3):319-325.
[12] 张立同.新型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航空制造技术,2003(1):23-32.
[13] 周洋,袁广江,徐荣九,等.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硅酸盐通报,2001(4):31-36.
[14] 张立同,成来飞.连续纤维增韧陶瓷基复合材料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复合材料学报,2007,24(2):1-6.
[15] 梅辉,邓晓东,孙磊,等.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进展.材料导报,2009,23(5):82-87.
[16] 徐翔星.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X射线无损检测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3.
[17] 冯炎建,冯祖德,刘永胜 ,等. 2D C/SiC复合材料高温蠕变损伤的显微CT分析.金属热处理,2011,36(增刊):482-485.
[18] 冯炎建,冯祖德,李思维,等. C/SiC 复合材料微结构的显微CT 表征分析.航空材料学报,2011,31(2):49-54.
[19] 孙磊,张立同, 梅辉,等.2D C/ SiC 缺陷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复合材料学报2008,25(5):85-90.
[20] 梅辉 ,陈曦 ,邓晓东,等.三维针刺C/SiC密度梯度板的无损检测与评价.复合材料学报,2010,27(6):102-112.
[21] 徐振业,成来飞,梅辉,等.C/SiC复合材料盲孔缺陷深度的红外热成像定量测量.复合材料学报,2011,28(6):137-141.
[22] Shen Y, Ozzano C, Pietranera N, et al.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C-SIC ceramic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 developed by the DLR.High temperatures-High pressures,1995/1996(27/28):293-297.
[23] 陈建忠,史耀武,常保华.陶瓷材料超声无损检测进展. 宇航材料工艺,1998(2):5-9.
[24] 梁菁,史亦韦 .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微缺陷的超声检测.材料工程,2003 (4):30-33.
[25] 沈建中,蒋福棠. 结构陶瓷材料的超声无损检测.应用声学, 1992,11(6):1-7.
[26] 陈振华 ,史耀武, 赵海燕,等.微小缺陷的非线性超声检测及其成像技术.声学学报,2010,35(1):9-13.
[27] 敦怡,师小红,王广龙,等.微纳米级裂纹的非线性超声检测.光学精密工程,2011,19(1):132-137.
[28] 张清纯,马逖 ,林素贞.结构陶瓷体内微缺陷的高频超声无损检测.无机材料学报,1987,2(4):354-362.
[29] Onur Kas Y,Cevdet Kaynak.Ultrasonic (C-scan) and microscopic evaluation of resin transfer molded epoxy composite plates. Polymer Testing, 2005,24(1):114-120. |
[1] |
蔡振华,刘海宪,陈廷样,邓春明,王超,牛少鹏. 航发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磨削厚度的视觉测量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5): 50-58. |
[2] |
刘菲菲,王波,刘松平,郝章程,杨玉森,张连旺. 面向不同复合材料修理场景的多模超声集成可视化检测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0): 14-22. |
[3] |
田威,李国良,郑炜,张晋,王长瑞,白权,王望,李鹏程. 机翼蒙皮无损检测生产线中扫描路径优化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6): 14-21. |
[4] |
崔俊佳,张军,莦茹茹,蒋浩,廖宇轩,李光耀.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冲铆接偏铆缺陷检测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6): 22-30. |
[5] |
刘菲菲,刘松平,李治应,李乐刚,杨玉森,傅天航,常海峰. 复合材料蒙皮–加强筋接头缺陷单脉冲超声表征与评估[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2): 36-45. |
[6] |
王松,王铮,席欢. 复合材料R区超声相控阵检测声场仿真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2): 60-68. |
[7] |
孙小峰, 荣婷,占小红. 激光立体成形钛合金角盒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0): 109-117. |
[8] |
李光耀,刘枭,赖铭,蒋浩,崔俊佳. 基于自适应视觉检测的磁脉冲压接管件接头深度智能检测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7): 54-63. |
[9] |
冯辅周, 朱俊臻, 李志农. 超声红外热像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航空材料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36-53. |
[10] |
王晓晨,毛星,张佳敏,杨荃,徐冬,薛仁杰. 基于激光超声的金属材料晶粒尺寸在线无损检测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54-62. |
[11] |
张东升,罗永健,廖日程,叶益民,张涛,叶成炯. 激光散斑和红外在整流罩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63-69,91. |
[12] |
袁丽华,洪康,朱言瑧,习腾彦,李喆. 基于红外序列独立成分分析的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缺陷表征[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83-91. |
[13] |
夏凯龙,葛超,王秋童,何箐. 涡轮叶片冷却气膜孔及涂层缺陷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3): 92-104. |
[14] |
张婷,黄爱华,李向前. 褶皱缺陷的检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8): 78-83. |
[15] |
敖波,邬冠华. 涡轮叶片热障涂层三维成像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4): 20-2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