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无损检测在飞机定延寿工作中的新进展 |
耿荣生,景鹏 |
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摘要 以声发射技术为中心的综合无损检测技术已在空军现役飞机安全可靠飞行方面起到重要保障和技术支撑作用,并在两种三代机机群定、延寿试验中成功应用,保证了试验的顺利进行。采用文中所述的技术,两种机型的机群寿命均有50%以上的提高,说明无损检测是一项典型的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工程应用技术。
|
|
关键词 :
无损检测
|
|
作者简介: 无损检测学会理事长,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ICNDT)荣誉委员,亚太地区无损检测委员会委员;北京航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声发射、动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等。获二等以上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论文140多篇。2008年获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ICNDT)颁发的SOKOLOV奖。 |
[1] 耿荣生. 无损检测与全尺寸飞机疲劳试验(上)(下).全国第九届无损检测会议论文集,2010.
[2] 耿荣生, 景鹏. 基于声发射监测的综合无损检测技术与飞机疲劳试验定寿.应用声学, 2012, 31(1):28-34.
[3] 张凤林,韩维,胡田才,等.声发射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研究.无损检测,2000,22(4):156-161.
[4] 林俊明. 云检测 – 检测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全球华人无损检测高峰论坛论文集,2011:51-57.
[5] 雷洪. 空军装备2010年无损检测应用研究.无损检测,2011(3):27-29. |
[1] |
蔡振华,刘海宪,陈廷样,邓春明,王超,牛少鹏. 航发涡轮叶片热障涂层磨削厚度的视觉测量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5): 50-58. |
[2] |
刘菲菲,王波,刘松平,郝章程,杨玉森,张连旺. 面向不同复合材料修理场景的多模超声集成可视化检测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0): 14-22. |
[3] |
田威,李国良,郑炜,张晋,王长瑞,白权,王望,李鹏程. 机翼蒙皮无损检测生产线中扫描路径优化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6): 14-21. |
[4] |
崔俊佳,张军,莦茹茹,蒋浩,廖宇轩,李光耀. 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冲铆接偏铆缺陷检测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6): 22-30. |
[5] |
刘菲菲,刘松平,李治应,李乐刚,杨玉森,傅天航,常海峰. 复合材料蒙皮–加强筋接头缺陷单脉冲超声表征与评估[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2): 36-45. |
[6] |
王松,王铮,席欢. 复合材料R区超声相控阵检测声场仿真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2): 60-68. |
[7] |
孙小峰, 荣婷,占小红. 激光立体成形钛合金角盒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0): 109-117. |
[8] |
李光耀,刘枭,赖铭,蒋浩,崔俊佳. 基于自适应视觉检测的磁脉冲压接管件接头深度智能检测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7): 54-63. |
[9] |
冯辅周, 朱俊臻, 李志农. 超声红外热像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航空材料缺陷检测中的应用[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36-53. |
[10] |
王晓晨,毛星,张佳敏,杨荃,徐冬,薛仁杰. 基于激光超声的金属材料晶粒尺寸在线无损检测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54-62. |
[11] |
张东升,罗永健,廖日程,叶益民,张涛,叶成炯. 激光散斑和红外在整流罩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63-69,91. |
[12] |
袁丽华,洪康,朱言瑧,习腾彦,李喆. 基于红外序列独立成分分析的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缺陷表征[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83-91. |
[13] |
夏凯龙,葛超,王秋童,何箐. 涡轮叶片冷却气膜孔及涂层缺陷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3): 92-104. |
[14] |
张婷,黄爱华,李向前. 褶皱缺陷的检测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8): 78-83. |
[15] |
敖波,邬冠华. 涡轮叶片热障涂层三维成像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4): 20-2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