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飞机制孔爬行机器人的位姿调节研究* |
张得礼,陈文亮,王珉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民用飞机装配工程研究中心 |
|
|
摘要 飞机制孔8足并联爬行机器人是由多个构件组成的一个复杂的多维运动系统,末端执行器姿态的调整不是通过设置独立的运动轴来实现,而是通过所有腿的复合运动(升/ 降)来实现。当进行制孔运动时,需要实时计算各腿的空间位置和调节量,实现刀具沿着加工点处法矢方向进行制孔。通过分析各构件的空间几何位置关系建立调姿计算局部坐标系,根据机器人的动作特点,建立末端执行器空间运动坐标系;利用机构在调姿过程中,各腿一直与动平台保持垂直这一特点,建立空间变换矩阵;根据测量系统给定的制孔处法矢,计算各腿的伸缩量和空间位置补偿量;把末端执行器看作一只虚拟的腿,可用同样的方法求得其X、Y、Z向的调整量。从而不需要设置独立的旋转轴就能实现机器人的位姿调节。
|
|
关键词 :
爬行机器人,
位姿调节,
制孔,
运动控制,
空间变换
|
|
基金资助:*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NS201210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 (863)计划(2011AA04A106)资助。 |
[1] 邹方.飞机装配迎来机器人时代.航空制造技术2009(24):1-4.
[2] 郭恩明.国外飞机柔性装配技术.航空制造技术,2009(24):1-4.
[3] Russ D V, Sitto n K, Feikert E, et al. ONCE( One Sided Cell End Effector ) Robotic Drilling System,2002 01 2626. . St. Louis: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Inc., 2002.
[4] Aero Space Robotic End Effectors and Systems[ EB/OL] . Carrolltor, US: EOA System Inc. , ( 2007 )[ 2009-8-20] . http: / / w ww. eoa. com.
[5] 姚艳彬,毕树生,员俊峰.飞机部件机器人自动制孔控制系统设计与分析.中国机械工程,2010,21(17) :2021-2024.
[6] 杜宝瑞,冯子明,姚艳彬,等. 用于飞机部件自动制孔的机器人制孔系统.航空制造技术,2010 (2):47-50.
[7] 侯志霞,刘建东,薛贵军,等. 柔性导轨自动制孔设备控制技术.航空制造技术,2009(24):58-60.
[8] 曲巍崴, 董辉跃, 柯映林.机器人辅助飞机装配制孔中位姿精度补偿技术. 航空学报 , 2011, 32(10):1-11.
[9] 丁希仑,周乐来,周军.机器人的空间位姿误差分析方法.北京航天航天大学报. 2009,35(2):242-245.
[10] 应高明, 王仲奇, 康永刚.飞机壁板自动钻铆法向量测量方法研究.机床与液压,2010,12,v38(23): 1-4.
[11] 秦现生,汪文旦,楼阿莉,等. 大型壁板数控钻铆的三点快速调平算法. 航空学报, 2007(11): 55- 60.
[12] 张春林,余跃庆.高等机构学,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3] 卢惠民.自主移动机器人全向视觉系统研究[D].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0.
[14] 李剑. 基于激光测量的自由曲面数字制造基础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2.
[15] 施进发,孙建华,宗思生,等.大型曲面形状激光自动测量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2001,12(08) :868-872.
|
[1] |
朱伟东,田昊宇,梅标,羊荣金,傅云. 航空发动机短舱声衬机器人制孔系统及工艺试验[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4): 38-45. |
[2] |
肖聚亮,赵雨昂,刘思江,刘海涛,黄田. 基于双混联机器人协同运动控制的薄壁件镜像铣削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7): 14-27. |
[3] |
耿大喜,孟繁星,孙哲飞,任绍磊,王子睿,张德远. 碳纤维复合材料/钛合金叠层结构振动制孔技术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3/24): 14-32. |
[4] |
杨亚堃,郑 侃,董 松,孙振文,孙连军. CFRP/铝合金薄壁叠层构件旋转超声锪孔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3/24): 105-113. |
[5] |
郑伟,王大维,邵福杰,杨 振,杨五兵,王振权. 加工参数对CFRP/Al夹层结构制孔分层损伤的影响和控制策略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1): 114-121. |
[6] |
金强,董志刚,杨国林,康仁科,孟凡通,宋洪侠. 基于点云数据的大曲率工件表面法向计算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2): 124-130. |
[7] |
付余,丁悦,王腾飞,李浩,郭飞燕. 钛合金低频振动制孔切屑形态表征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4): 72-77. |
[8] |
陈勇刚,韩汪涛,李斌,宫平,郭越人,余琦. 大直径交点孔螺旋铣精加工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3): 22-28. |
[9] |
申望,徐继泽,费少华, 尚江坤, 薛贵军. 基于主轴电流小波变换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2): 133-139. |
[10] |
曹玉文,刘荣,张玉枫,徐明,郝盛镔,刘苏阅. 轻型爬行制孔机器人调姿纠偏分析[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0): 99-107. |
[11] |
白大山,陈五一,陈雪梅.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轻合金叠层结构制孔技术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9): 82-88. |
[12] |
王海艳,金天,王健宇,武晔. 基于球头铣刀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螺旋铣孔切削特性分析[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0): 118-123,131. |
[13] |
袁培江,陶一宁,傅帅,苏峰,陈冬冬,史震云. 航空制孔机器人的现状与展望[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3): 38-47. |
[14] |
罗群,薛宏,刘博锋,刘思悦,李城. 飞机自动制孔离线编程数据准确提取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4): 97-102. |
[15] |
王文辉,黄翔,孟亚云,鲁小翔,李根. 面向飞机蒙皮对缝的移动机器人自主跟踪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3): 76-8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