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部件自动对接过程中的运动规划及精度控制 |
罗芳,周万勇,侯志霞 |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
|
摘要 本文针对飞机大部件自动对接的装配过程,建立了部件运动的数学模型,完成了部件的运动规划,并将其转换为定位器的运动。同时,分析了实际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偿方法。该方法已应用于某型号飞机的对接装配中,结果表明,该补偿方法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对接精度。
|
|
关键词 :
 ,
对接装配,
误差补偿,
运动规划
|
|
[1] 候志霞,蒋倩,梁雪梅,等.大部件自动对接误差控制及对合位姿规划技术//李志强,刘华东.第四届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论坛论文集—装配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246-252.
[2] 杜兆才,邹方.多机器人协调操作系统实现飞机大型部件对接的轨迹规划.航空制造技术,2009(24):88-91.
[3] 曹甜东,唐小琦.数控机床几何误差的补偿实现.机械制造与研究,2000,35(4):88-92.
[4] 张立新,黄美玉,乔雁龙.并联轴直线运动直线度的检测与误差补偿.机械工程学报,2008,44 (9):220-221.
[5] 张扬,高明辉.Simotion在数字化对接系统中的多轴同步控制应用.航空制造技术,2010(32):114-116.
[6] 荆道艳,许国康,王恒,等.大部件对接的数控定位器技术研究.航空制造技术,2010(23):117-120.
|
[1] |
周群龙,刘焕牢,张传景,王宇林. 不同进给速度对机床误差补偿效果影响的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5): 107-113. |
[2] |
肖聚亮,赵雨昂,刘思江,刘海涛,黄田. 基于双混联机器人协同运动控制的薄壁件镜像铣削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7): 14-27. |
[3] |
韩伟,崔益铭,刘阔,陈玉峰,陈虎,王永青. 基于分步体对角线法的数控机床空间误差补偿[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3/24): 79-85. |
[4] |
严刚,刘伟,罗俊辉,谷凯凯,李聪,杨丽,周益春. PS–PVD制备YSZ热障涂层的CMAS腐蚀行为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7): 57-63. |
[5] |
李特,阮文俊,潘新,罗超,刘海波,王永青. 航空装备深腔作业超冗余机器人路径实时跟随方法与试验[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2): 68-73,83. |
[6] |
冯晓冰,杜正春,葛广言,肖域坤,朱梦瑞,杨建国. 基于在机测量的薄壁件加工综合误差建模与补偿[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6): 14-21. |
[7] |
林嘉睿,程东源,刘思仁,任永杰. 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补偿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5): 46-54. |
[8] |
杨怡天,刘刚强,李寒松. (TiB+TiC)/TC4复合材料电解钻孔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3): 118-121. |
[9] |
陈力啸,傅云,朱伟东. 双机器人协同精准铺丝技术[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3): 70-77. |
[10] |
吕学祜,郭前建,王昊天,王文华,朱帅伦,陈书童. 数控机床误差补偿关键技术综述[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1): 104-111/119. |
[11] |
郑国,曹增强,黄新平. 基于电磁加载的孔动态冷挤压强化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3/24): 87-93. |
[12] |
项四通,吴铖洋. 灵敏度分析在数控机床精度优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2): 40-47. |
[13] |
张海兵,王世涛,单柏荣. 基于 CIVA 的覆有涂层叶片涡流检测仿真与 POD 分析[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12): 90-93/101. |
[14] |
张云志,孙年俊,刘建东,赵福龙,蒋倩. 面向航空发动机薄壁回转体复材构件装配的机器人调姿定位系统[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9): 42-49. |
[15] |
王韬,罗怡,王晓东,李亚玮. 薄片组件精密装配中的误差分析及补偿[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7): 55-6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