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意义、技术与实现
朱剑英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摘要 智能科学技术现在还不是中心科学技术,但智能化已是所有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所有现代工业生产和产品智能化以后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与价值,因此认知科学技术的中心地位很可能会提前来到。
关键词 :
智能制造
作者简介 :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IRP)院士。国家973计划咨询专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原主席、南航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南航航天学院名誉院长、南航民航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生产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原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自动化、智能系统及机器人。
[1] 朱剑英.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航空制造技术,2003(5):17-20.
[2] 朱剑英. 智能系统非经典数学方法.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
[3] 史忠植. 智能主体及其应用.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4] 朱剑英. 现代制造系统模式、建模方法及关键技术的新发展. 机械工程学报, 2000,36(8):1-9.
[5] Kusiak A. 智能制造系统. 杨静宇, 陆际联,译.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3.
[6] 罗琳胤. 通用飞机与数字化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2012(7):60-63.
[7] 周济. 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中国机械工程, 2012,23(20): 2395-2400.
[8] 冯潼能,王铮阳,宋娅. MBD技术在协同设计制造中的应用. 航空制造技术,2010(18):64-67.
[1]
崔灿,樊臻,张森林. 考虑碳纤维纱线摩擦的编织复合材料制备卷取速度反解算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10): 98-106.
[2]
向峰,廖可. 事件驱动式产品数字孪生系统构建和质量预测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1): 67-75.
[3]
陈燕,王禹封,谯木,赵正彩,苏宏华,朱夏林,冯天民. 数字孪生在制造业中实现的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综述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1): 24-45.
[4]
童寿维,黄树海,舒倩,宋剑鑫,金鸿宇,卓越. 基于数字孪生的铣削加工智能监控平台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1): 56-65.
[5]
黎小华,江海凡,许艾明,周敬尧,孙云,黄伟. 面向分层透明管控的飞机总装线数字孪生系统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5): 26-33.
[6]
陈瑾,高庆霖,徐磊,庄存波. 基于IDEF的车间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1): 102-116.
[7]
赵景山,魏松涛,赵东捷,姚艳彬,王立平,郭立杰. 超大作业空间涂装机器人研究进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2): 46-58.
[8]
欧阳森山,雷浩,陈琛,彭春. 基于微服务的 MES–MSA架构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0): 47-55.
[9]
王旭初,白清顺,王鹏,程凯,赵亮. 微细铣削的数字孪生建模技术研究进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20): 56-64.
[10]
王眇,张振明,李龙,谢云. 数控技术发展状况及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10): 20-26.
[11]
李杰,夏远猛,宋智勇,帅朝林,刘大炜. 飞机结构件柔性生产系统设备布局分析与优化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6): 51-56.
[12]
于成龙,侯俊杰,陆菁,张伟,蒲洪波,郭旭凯. 多品种变批量产品智能生产线应用框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6): 73-79.
[13]
黄江,杨海,史小强,单继东,张婧,郝峰. 面向智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生产线建设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6): 34-42.
[14]
梁青霄. 面向飞机制造的测量管理M–BOM构建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23/24): 72-79.
[15]
杨文,耿俊浩. 飞机移动装配线总体设计模式探索与实践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20): 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