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动钻铆系统中工业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
张杨,高明辉,周万勇,刘建东 |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
|
摘要 针对一种用于壁板类部件的机器人自动钻铆系统,对工业机器人协同运动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用于工业机器人协同的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关键技术的实现方式。此项研究的控制方法也可扩展应用于基于工业机器人平台的多种自动化柔性装配系统。
|
|
关键词 :
自动钻铆,
工业机器人,
协同控制技术
|
|
基金资助:*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F13B06)、装备预先研究项目(51318050206)资助。 |
[1] 王珉,陈文亮,郝鹏飞.飞机数字化自动钻铆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航空制造技术,2013(Z1):80-83.
[2] 楼阿莉. 国内外自动钻铆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航空制造技术,2005(6):50-52.
[3] 李菡,余德忠. 一种基于双机器人的自动钻铆终端器设计.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0(10):1297-1301. |
[1] |
韩振宇,郭震宇,严一钊,宋剑鑫,金鸿宇. 基于机器人–机床制造单元的开放式边缘平台数控系统开发[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4): 22-35. |
[2] |
朱伟东,田昊宇,梅标,羊荣金,傅云. 航空发动机短舱声衬机器人制孔系统及工艺试验[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4): 38-45. |
[3] |
李鹏伟,戴士杰,张文华,母嘉恒,胡天荣. 航发叶片机器人磨削颤振检测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6): 109-115. |
[4] |
薛雷,杨应科,李东升,黄亮,翟雨农. 基于激光跟踪仪的机器人末端负载重力辨识与在线补偿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5): 53-59. |
[5] |
李恒,赵兵,赖泳辉,张申. 伺服特征信息与RV减速器负载关联性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5): 95-102. |
[6] |
胡俊山,弥世青,张胜平,康瑞浩,田威. 航空复合材料结构分层损伤机器人自动钻铆修复技术与装备[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0): 44-57,67. |
[7] |
王君,马迪. 工业机器人变导纳自适应主动容错控制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8): 20-27. |
[8] |
梁旭峰,蔡振华,刘琦,牟梓鑫,曾春年,牛少鹏,邓春明. 压气机叶片激光熔化沉积修复的机器人路径自动规划和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3): 119-126. |
[9] |
段现银,秦志强,唐小卫,向峰.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工业机器人数字孪生模型更新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1): 48-55. |
[10] |
康瑞浩,胡俊山,田威,张嘉伟,马创业. 面向工业机器人的数字孪生建模精度补偿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6): 50-59. |
[11] |
陈仁祥,张雁峰,杨黎霞,余腾伟,冉孟宇. 工业机器人在航空制造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2): 22-32. |
[12] |
雷沛,夏凤琴,孙海龙,陈强,谷立萍,卫亚斌. 面向飞机大部件的密封胶自动涂覆机器人系统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2): 59-67. |
[13] |
林嘉睿,程东源,刘思仁,任永杰. 工业机器人绝对定位误差补偿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5): 46-54. |
[14] |
李根,李鹏程,吴超,沈烨. 基于遗传算法的机器人负载重力补偿优化算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52-59. |
[15] |
陶永,高赫,王田苗,江山,任帆,温宇方. 移动工业机器人在飞机装配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5): 32-41/6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