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可修复性评估方法探讨
张胜,侯金保,李晓红,魏友辉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摘要 评估热端部件的可修复性是开展受损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修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综合介绍了热端部件可修复性的定义、技术上的可修复性及可修复性评估的工艺流程等。重点论述了不同因素对可修复性评估的影响,并指出:热端部件的可修复性评估应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针对部件结构和使用特点,综合分析部件缺陷位置载荷要求、焊接修复区组织性能和结构可达性、工艺匹配性等特殊制约因素对热端部件可修复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受损热端部件可修复性的合理准确评估。
关键词 :
热端部件 ,
可修复性 ,
应力水平 ,
组织性能 ,
工艺流程
[1] 关桥.发动机叶片与部件修复工程中的焊接技术(上). 航空工艺技术, 1993(2): 2-12.
[2] 关桥.发动机叶片与部件修复工程中的焊接技术(下). 航空工艺技术, 1993(3): 2-9.
[3] 史耀武.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23卷.材料焊接工程(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4] 张栋,钟培道,陶春虎,等. 失效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5] Swaminathan V P, Lowden P. Gas turbine blade life and assessment repair guide. EPRI GS-6544, Project 2775-2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alo Alto, CA, November 1989, 172.
[6] 周婉婷,徐庆鸿,徐宾士. 激光修复叶片的可行性探讨.中国表面工程, 1995(3):10-13.
[1]
王红阳,李涛,尹海鹏,陆连种,刘黎明. 脉冲激光参数对Ti–6Al–4V薄板同轴双激光焊缝成形及其组织性能影响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14): 14-21.
[2]
付鹏飞,唐振云,李立航,耿康,毛智勇,赵桐. 大厚度TC4合金熔池导流电子束焊接成形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1/2): 14-20.
[3]
刘轩邑,汪俊陶,邹鹏程,唐俊,邢素丽,陈丁丁. 复合材料修复技术与可修复性研究综述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0): 80-89.
[4]
单庆亮,胡建宝,李浩林,杨笑言,苟凌轩,陈建军. 航空发动机用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9): 48-58.
[5]
李坤,马锐津,戴启雷,詹建斌,吴劲舟,白生文,蒋斌,潘复生. 高性能镁合金激光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3/24): 30-47.
[6]
栗卓新,张冬妮,言奇株,张禹,韩祎,Erika Hodúlová,魏伟,李红 . 异种材料激光焊接中金属间化合物形成机理及控制的研究进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15): 14-23.
[7]
李沛勇. 快速凝固/粉末冶金技术制备高性能高温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进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7): 64-85.
[8]
李涛,叶波,罗鑫. 基于RFLP模型的飞机复杂系统总装工艺流程设计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6): 24-31.
[9]
严金凤. 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数字化仿真与优化关键技术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20): 54-60.
[10]
江舟,倪建洋,张小锋,何兵,王超,董琳,邓春明,邓畅光,刘敏. 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环境障涂层发展现状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14): 48-64.
[11]
赵 勇1,姜银方2,彭涛涛2,万全红1. 激光冲击强化铝合金小孔构件的疲劳寿命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17, 60(13): 38-43.
[12]
温永策1,2,孙俊生1,2,焦恩理1,李正阶1,2,赵乐平1. Mo含量对Mo-Ni-B堆焊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J]. 航空制造技术, 2017, 60(13): 54-59.
[13]
韩荣第,唐艳丽,刘永宏,都金光. 高速钢丝锥刀齿的电解强化工艺的试验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16, 59(1/2): 81-83.
[14]
徐彤,周良明,刘艳君. 航空制造企业工艺流程优化全过程管理与实践 [J]. 航空制造技术, 2015, 58(增刊S2): 60-62.
[15]
杨杰,席平. 树脂传递模塑制品的缺陷控制及流程优化 [J]. 航空制造技术, 2015, 58(6): 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