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UG特征识别的典型孔槽类零件数控加工技术* |
刘红军1,伞雷1,纪俐1,张旗2 |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国家电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
|
|
摘要 每个CAD模型都包含完整的产品信息,没有必要在加工编程时浪费时间去选择每一个加工对象的特征信息。通过特征自动识别的功能,将UG软件的CAD模块和CAM模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简捷和智能,从而达到简化编程操作、缩短编程时间,实现自动化编程的目的。
|
|
关键词 :
数控加工
|
|
基金资助:辽宁省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20B024017)支持。 |
作者简介: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及机器人技术。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博士毕业,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 |
[1] 陈军.UGⅡ二次开发中特征识别和设定.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4(30):45-46.
[2] 吴友汀.基于UG产品造型设计特征提取与继承技术研究[D].长沙:东南大学,2006.
[3] 刘锋.基于加工特征的回转类零件快速数控编程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4] 花锋.基于NX二次开发的特征识别技术研究.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10,12(39):99-100.
[5] 王基维.基于UG的粉末冶金工艺性判别系统开发与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6.
[6] 熊伟.基于UG的粉末冶金模具CAD系统精整工艺模块的研究与开发[D].广西:广西大学,2006.
|
[1] |
封璞加,张轲,马峥翔,高谊川,陈治宏,翁兴东,王战玺. 中外翼数字化装配精加工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2): 98-105. |
[2] |
张世贵,张晟玮,陈鹏飞,王灿,王宇航,王国名,孙剑飞. 外涵对开机匣精密高效加工工艺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4): 100-106. |
[3] |
沙智华,冯琳琳,马付建,宋秀莹,王紫光,张生芳. 六轴五联动数控加工非线性误差的分析与控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9): 14-19. |
[4] |
高鑫,冯斌,赵中刚,王斌利. 柔性线加工模式下航空结构件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7): 96-103. |
[5] |
王文理,邵坤,罗锐,闫伟,常昌. 飞机大型铝合金整体壁板高速铣削加工工艺[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5): 82-86/110. |
[6] |
李媛,曲航,戴野,战士强. 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11): 87-97/103. |
[7] |
邱文旺,杨继平,王永飞,孙晶,罗远锋. 闭式叶盘加工过程接刀误差控制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7): 95-102. |
[8] |
朱燏,李世军,王文理. 基于重构曲面的整体叶盘叶根过渡区域精确搭接加工轨迹生成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18): 79-87. |
[9] |
王美清,马鹏飞,边远,曹彦生. 面向数控加工过程智能管控的多源异构数据管理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8): 14-24. |
[10] |
于嘉鹏,路永辉,姜博宏,孙加明,张硕. 基于UG NX的航空发动机离心叶轮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的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4): 88-95. |
[11] |
肖文磊,曹宪,赵罡,夏明桢,邢宏文. 面向数控加工的数字孪生系统[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23/24): 46-55. |
[12] |
周佳,曾谷维. 航空制造数控铣削效率测评及管控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0, 63(14): 82-101. |
[13] |
王强,李迎光,郝小忠,刘长青,陈海吉. 基于在线学习的数控加工刀具寿命动态预测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62(7): 49-53. |
[14] |
魏盼,张臣,宋云,徐琰. 叶片微织构数控加工无干涉刀轴生成方法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62(22): 88-94. |
[15] |
杨角龙,黄翔,李泷杲,熊天辰,赵子越. 基于扫描线点云的飞机蒙皮修配量提取方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9, 62(10): 73-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