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杨 强1,鲁中良1,2,黄福享1,李涤尘1 |
1.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49;
2.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 100191 |
|
|
摘要 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快速将复杂结构的三维数据模型直接转化为实体零部件,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是增材制造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在增材制造技术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介绍了两种典型的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技术和激光金属直接成形(LaserMetal Direct Forming, LMDF)技术的原理与特点,归纳了其发展和研究现状,指出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
|
关键词 :
激光增材制造,
激光选区熔化,
激光金属直接成形,
复杂零件
|
|
基金资助:国家重大专项“燃气轮机定向凝固叶片氧化铝型壳型芯制备技术及关键设备”(2012ZX04007-021)。 |
作者简介: 杨 强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与3D打印。 |
[1] |
高宏亮,苏海军,郭一诺,杨培鑫,夏乐,张卓,郭敏. 间隙原子及颗粒对激光增材制造高熵合金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8): 54-63,75. |
[2] |
王继浩,刘凯歌,张雪峰,谢印开,李怀学. 热等静压对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GH3230高温合金微裂纹与组织的影响[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3): 55-61. |
[3] |
王林洋,黄海军,孙明丰,王皞. 薄壁构件增材制造有限元模拟及快速补偿模型[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3/24): 126-134. |
[4] |
陈琨,冯振宇,马佳威,张宏宇,陈向明.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Al–Mg–Sc–Zr合金孔隙缺陷对疲劳寿命的影响[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2): 102-109. |
[5] |
韩昌骏,汪云徽,李利,黎凯,蒋睿哲,杨永强. 梯度Voronoi多孔结构设计与增材成形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9): 47-54. |
[6] |
张文博,胡京伟,刘炳森,霍海鑫,朱言言. 热处理对激光增材制造TC4ELI显微组织与拉伸性能的影响[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8): 37-45. |
[7] |
周庆军,白雪,马健,张京京,严振宇,倪江涛. 激光超声技术在金属激光增材制造冶金质量检测中的应用[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5): 24-38. |
[8] |
李东来,秦孟,董鹏,武致军,周庆军,杜尚哲,冯凯,李铸国. 激光选区熔化ZrC增强铌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5): 74-80. |
[9] |
门正兴,王亮,李坤,陈雯,吉辰,李子澈,屈仁春. 不同成形方式对WE43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5): 82-87,119. |
[10] |
王超群,吴松全,杨义,王皞,黄爱军. 低共熔溶剂中乙醇添加对激光选区熔化GH4169合金电化学抛光行为的影响[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2): 71-78. |
[11] |
姜浩,苏海军,申仲琳,赵迪,刘园,余明辉,刘怡民,张卓. 超高温氧化物陶瓷激光增材制造及凝固缺陷控制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4): 61-71. |
[12] |
李紫杨,吴松全,杨义,王皞,黄爱军. 激光选区熔化TC4 合金在HF–H2O2体系的化学抛光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1): 84-89. |
[13] |
张冬云,刘智远,胡松涛,卫垚宇,黄浩,梁锐. 基于激光选区熔化的点阵结构设计、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0): 36-49. |
[14] |
杨圣昆,谢印开,胡全栋,李怀学. 拼接顺序对双激光选区熔化成形TC4钛合金成形性的影响[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5): 93-99. |
[15] |
李坤,马锐津,戴启雷,詹建斌,吴劲舟,白生文,蒋斌,潘复生. 高性能镁合金激光制造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3/24): 30-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