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源与热沉的距离对焊接接头应变影响研究*
李菊,杜欲晓,关桥,郭德伦
中航工业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摘要 热源与热沉的距离D是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技术的关键参数之一。采用有限元技术开展了热源与热沉中心的距离对焊接接头应变影响的研究。研究发现:冷却介质的急冷作用使得热源与热沉之间的温度陡降,温度梯度变大,热沉作用处成为焊缝中心线上温度最低的位置;不同的D值引起的焊缝中心点的温度历史不同,塑性应变的历史不同,残余态结果也不同。热源与热沉之间距离越近,拉伸作用越强。热源与热沉中心的距离较近时,可以产生大于加热阶段形成的压缩塑性应变的拉伸塑性应变,从而不仅补偿加热时产生的缩短应变,而且还使焊缝中存在拉伸塑性应变。
关键词 :
动态控制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技术 ,
热源与热沉中心的距离 ,
温度场 ,
应变
基金资助: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先进焊接技术与装备创新能力平台”(2011ZX 04016-061)项目资助。
[1] Q Guan. A survey of development in welding stress and distortion controlling in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n China. Welding in the World. 1999, 43(1):14-24.
[2] 关桥,张崇显,郭德伦. 动态控制的低应力无变形焊接新技术. 焊接学报,1994, 15(1): 8-15.
[3] 关桥, 彭文秀, 刘继达, 等. 焊接热源有效利用率的测试计算法. 焊接学报, 1982, 3(1): 10-23.
[4] 中国航空材料手册编辑委员会. 航空材料手册.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1]
何鹏,陈清良,骆金威,冯若琪.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曲率碳纤维蒙皮铆接顺序规划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5): 93-99.
[2]
李荣昊,路永新,王大锋,王世清,申志康,强伟. 高强铝合金激光电弧复合焊温度场与流场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5, 68(13): 77-83.
[3]
姜峰,李金鑫,徐军,沈哲明,姚红飞,朱冬伟,曾祥申,张超,张涛. 基于本构模型的Inconel 718材料动态力学响应分析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8): 22-34.
[4]
王晓荷,曹增强,郭映江,郭程翔,王玥浩轩. 基于电磁加载的冲击测试方法及应用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7): 112-124.
[5]
薛贞浩,罗明生,胡永祥. 基于激光喷丸几何特征的固有应变反求方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21): 91-97,105.
[6]
门正兴,王亮,李坤,陈雯,吉辰,李子澈,屈仁春. 不同成形方式对WE43镁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5): 82-87,119.
[7]
鲁亮,张剑锋,徐瑶,杨璟. FGH4096粉末高温合金保载低周疲劳性能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2): 44-50.
[8]
唐天祥,史清宇,周军,张春波,梁武,周梦然,张弓,陈高强. GH4169惯性摩擦焊界面摩擦及瞬态热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0): 36-44,52.
[9]
范荣磊,武永,吴迪鹏,邱佳阳,陈明和. TA32 钛合金板材的超塑胀形性能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9): 86-92.
[10]
赵爽,张东,聂广超,杨政彦,张小明.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切削加工剪切区应变率监测调控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6): 42-49.
[11]
曹跃杰,曹增强,李想,张铭豪. 基于电磁加载的新型中应变率动态拉伸测试系统与试验方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23/24): 30-36.
[12]
王攀,郭嘉炜,周靖,郝小忠. 多频能量分散的CFRP层合板微波固化温度场控制方法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7): 96-102.
[13]
郝小忠,申鹰翔,刘舒霆,刘强强. 分区自加热复合材料模具设计与应用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5): 14-22.
[14]
杜彦斌,李博,杨潇,何浪. 干切滚齿机床温度场特性辨识及分布优化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6): 54-61.
[15]
焦俊科,徐纪豪,井成虎,曾堃,孙圣元,茹浩磊,张文武,王斌. 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钛合金激光焊接模拟仿真研究 [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1): 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