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采用箔带状Ti-15Cu-15Ni钎料合金对Ti2AlNb合金开展钎焊试验研究。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钎料合金在基体材料上的润湿角逐渐减小,直至965℃完全润湿基体材料。当钎焊工艺为975℃/10min时,钎焊接头室温抗拉强度可达855MPa,达到基体强度的80%。钎焊界面为冶金结合界面,未见焊接缺陷,界面中心存在10μm宽的钎料元素富集区。该工艺条件下,Ti2AlNb合金的室温拉伸断口为脆性解理断口,钎料元素富集区处产生了大量的二次裂纹。研究结果为Ti2AlNb合金钎焊构件的制造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
|
关键词 :
Ti-15Cu-15Ni钎料,
Ti2AlNb合金,
钎焊
|
|
[1] 吴昌忠,陈静,陈怀宁,等.钛合金高温钎焊接头的组织性能及影响因素.宇航材料工艺,2005(3):17-20.
[2] 赵树萍,吕双坤.钛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钛工业进展, 2002(6):18-21.
[3] 宁兴龙译.焊接钛合金在俄罗斯航空中的应用.钛工业进展, 1998(1):22-26.
[4] 马天军,康慧,曲平.非晶态Ti-Zr-Cu-Ni基钎料性能的研究.焊接技术,2005,34(1):47-50.
[5] 静永娟,李晓红,岳喜山. TC1钛合金蜂窝夹层结构的钎焊工艺研究与分析.航空制造技术, 2012(13):137-139.
[6] 静永娟, 李晓红, 侯金保, 等. Ti3Al基合金TLP扩散连接界面的组织演变研究. 焊接学报, 2013,34 (2):71-74.
[7] 高勇,夏志东,张王龙.钛基非晶钎料真空钎焊TA15钛合金的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2,20(3):66-69.
|
[1] |
静永娟,刘烨,尚泳来,李思思,张元伟. γ–TiAl 合金钎焊用钎料设计及接头组织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8): 105-109. |
[2] |
邱嘉玉,丁宁,张元伟,毛 唯,任新宇. IC10高温合金大间隙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2): 58-62. |
[3] |
贺文燮,张元伟,任海水,任新宇,毛唯. DD26单晶高温合金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4, 67(10): 102-106,114. |
[4] |
陈国庆,甘展华,张戈,冷雪松. 铌合金与不锈钢异种金属焊接技术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9): 93-99. |
[5] |
续润洲,岳喜山,邓云华,任金伟,朱小龙. C/C复材与高温合金异种材料蜂窝结构钎焊界面组织及力学性能[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8): 86-90,97. |
[6] |
尚泳来,陈波,贾崇林,毛唯,李文文,静永娟. DD5 与GH3039高温合金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1): 78-83. |
[7] |
谢吉林,汪洪伟,陈玉华,刘文阔,张体明,王善林. Al/Mg 搅拌摩擦点焊–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与拉伸剪切性能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3, 66(11): 59-65,76. |
[8] |
李政玮,许志武,陈姝,张睦坤,任勃旭,闫久春. 超声波作用下多孔Si3N4 陶瓷的快速润湿机理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1): 87-91,111. |
[9] |
罗云,胡胜鹏,李子寒,刘亚洲,宋晓国,曹健. 面向航空航天的金属多孔夹层结构钎焊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航空制造技术, 2022, 65(21): 62-70. |
[10] |
陈国庆,张戈,刘政,树西,张秉刚. 固溶强化镍基高温合金及其与异种材料焊接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21, 64(12): 20-27. |
[11] |
吴爱萍,李艳军,赵玥,李权,朱瑞灿,刘磊,邹贵生,王国庆. Ti2AlNb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与再热裂纹[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8): 26-35. |
[12] |
崔丽,卢东琪,王国红,贺定勇. 钢/铝异种合金激光深熔钎焊与深熔焊工艺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3): 66-73. |
[13] |
陈玉荣,苏宏华,傅玉灿,何静远,张炜. 超声振动辅助干式钻削SiC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试验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21): 47-51. |
[14] |
苏云玲, 曲洪亮, 罗远锋, 杨继平, 王晓伟, 王君平. 多自由度空间结构在高温钎焊环境下的热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8, 61(12): 92-96. |
[15] |
静永娟,苏娣瑶,高兴强,岳喜山. 异质钛合金蜂窝结构钎焊工艺研究*[J]. 航空制造技术, 2016, 59(11): 47-50. |
|
|
|